本文开篇借用马未都先生曾在节目中讲过的话,就是想回答很多读者心中的一个疑问。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一提到周易,大多数人脑海中对应的形象大体是三个:八卦六十四卦、算卦看相和阴阳五行。那么到底易经是一本什么书?能不能用易经进行预测分析?江湖上那些风水占卜、摸骨看相、起名拆字等等高人是不是真的有周易做背书。掌握了前文中所讲“诗画象数卦爻位、错综复杂之消息”的诸般门径,是不是也就成了半个高人。
先讲个孔子的八卦,这是《帛书易传•要》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责怪孔子的一段故事:
孔子晚年的时候,喜欢《易》已经到了魔障的程度,“居则在席,行则在橐”,就是走哪儿都拿着《易》,跟我们现在离不开手机一样。子贡就不高兴了,讲老师您不能这样啊,以前你总说没德行的人,才一天到晚信神信鬼,缺心眼的人,才反反复复算命卜筮,我们可都是尊其师、信其道,您现在老了老了怎么喜欢上这玩意了?孔子还是很随和的:君子说话是有谱的,我之前讲的也是算数的。我喜欢《易》,不是喜欢算命那些用处,而是其中所保留的古代文化,很多内容《书》中都已经没有了。子贡仗着自己是得意学生,越说越带劲:如果是这样,老师您就是错上加错了,您以前老说君子要表里如一,谁都知道《易》是用来占卜的书,您现在说不喜欢占卜那套游戏,但却喜欢里面的辞章,这不是前后矛盾,表里不一吗?孔子这时候严肃起来,开始教训子贡了:你这就大错特错了。《易》中保存着先王经天纬地之道,哪里仅仅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算命之书。读懂了《易》,刚强的人学会了恐惧,柔弱的人学会了奋起,愚蠢的人学会了有所收敛、不敢妄为,自作聪明的人学会了放弃巧诈。周文王为了避祸,不得不将自己的王道志向隐藏在《易》中。如果《易》真的只是占卜的书,周文王已经将《易》献给商纣王,文王武王用《易》就获得胜利,商纣王用《易》就一败涂地?子贡说不过老师,话锋一转,话里藏话:老师,您信不信占卜?孔子说:我占卜,大概能对70%。但我确实不看重占卜这套把戏,我是真喜欢书中的“德义”。能理解上天的意图,但搞不清原理的,是巫;能把原理弄对,但不信仰其中德义的,是史;只有能理解上天的意图,搞清楚原理,同时也信仰其中的“德义”,这样的人才是能践行“仁义”的人啊。所以我和史巫是同途而殊归。最后孔子讲了两句掷地有声的话:君子德行焉求福,仁义焉求吉。一个人做好自己,哪里还需要求福、求吉?
聊完孔子的八卦,我们一本正经的回答几个问题:
1、易经确实是一本用来指导占卜的书,相当于现在的测验编码手册。但自古喜欢《易》的知识分子、士大夫都是希望读懂隐藏在《易》文字之后的深刻含义,而不满足于仅仅用易来占卜算卦。
2、用易经占卜,到底靠不靠谱?不太好回答。孔子的命中率是70%,我扔鞋的命中率是50%,你遇到的高人的命中率是多少,不好说。占卜的命中率总体而言根据相士的经验、阅历和对易理的理解而定,关键在于相士对占卜对象事先是否搞到了内部资料。打个比方,今天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的公司很多,易理相当于算法,不同的相士相当于不同的服务公司,那么哪家公司的服务会更好,就看这家公司的行业背景、经验、公司管理和核心算法的比较,关键在于这家公司能否有可靠的内部消息,有的公司提供的服务获得大家一致认可,有的公司可能就会让你赔个精光。
3、江湖上的风水占卜、摸骨看相、起名拆字,负责任地讲,跟易经能扯上关系,但关系不大。严格上说,这个行业的绝大多数从业者都没系统地学习过易经,原因是不学易经,也不影响他们开展工作,他们有自己内部的岗位培训教材,其内容已经和易经没什么关系了。不信,你看看他们出示的太极图,基本上都是假的。遇到个真懂易经的从业人员,还算是您的幸运。
4、掌握了十四字诀,您觉得自己是高人了吗?您觉得和孔子比,您算什么人?他老人家命中率70%,咱们还是先扔鞋吧。不过,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掌握了十四字诀,您至少能识破大多数靠易经坑蒙拐骗的套路,毕竟您是懂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