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帛书版
其政闵闵,其民屯屯;其政察察,其邦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眺。
老子继续用辩证来阐述,政令宽厚,民风淳朴,政令严苛,民多狡诈。祸福一体,祸中有福,福中有祸。
这里是从为政者的角度来说明物极必反的道理。为政者凡事不急不躁,循序渐进,一步步来,国民生计就会慢慢改善,老百姓自然是心向着为政者,安分守己,社会稳定,国家太平。
政令朝令夕改,严刑峻法,搞得人人筋疲力尽,心神疲惫,人与人之间也没有信任可言,时时处处防着人,每个人看别人都像是坏人,这样,肯定是“其民缺缺”,字面上就很有意思,两个“缺”,缺德加缺钱。。
正与邪,善与恶,和祸福一样,只有正,只有善,都是不可能的,物极必反,大正变为至邪,大善变为大恶。谁知道这种变化的究竟呢?没有一个客观的规律可以遵循。
有人把这句话理解成做人不能有原则,要圆滑世故,尽量随大流,能同流合污就同流合污。
这种人没弄清楚一个问题,对别人宽容就一定要对自己宽容吗?两者显然不挨着嘛!
这句话显然说的是对他人不能吹毛求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盯着别人挑毛病,当然没有一个活人是好人。不是说圣贤是完美的吗?为什么又说没一个是好人?那是因为圣贤不是活人,死了就不会再犯错误,所以怎么立牌坊都无所谓了。
可你见过有活着敢称圣贤的吗?除非脑子不正常,否则怎么能给活人立牌坊呢?本来好好的一个人,被牌坊一压,也活不了多久了。
善过头了也会变成妖,油炸食品好不好吃?吃多了是不是高血脂高血压就都来了?
科技发展好不好?核弹够毁灭人类几百次了。发展生产好不好?经济危机来了,牛奶不都倒进河里了?
公司扩大规模好不好?看看自己的现金流,是不是命悬一线了?
不是说这些就不好,而是说没有节制的的走极端不行,眼前看是福,可后患怎么办呢?
人总是走极端,从古至今一贯如此,简直是狗改不了吃那什么。
要如何做?
学会平衡自己。太过刚正就在语言上平和一些,这样才不至于伤害别人;
太耿直就憋着少说话,这样就不会显得放肆。
老子是在强调凡事都要掌握一个度吗?
是的,但这是第二步,做到这一步之前,咱们要先做到“反求诸己”。你看,老子可没有说自己过度了,反而去要求别人怎么样吧?老子说的都是自己平衡自己,先把自己的价值观、个人修养、生活给搞好。再去把握事情的度,自己搞不好自己,还把握个毛线,尺子歪了,怎么把握都是错。
君主如此,便是百姓之福,个人如此,便是个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