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前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沉默寡言,不太爱说话,角落里的小透明,在班里根本不敢出声,更别提课堂上的发言了。我的朋友也就那么两三个,但都是知心朋友,没有所谓的欺瞒和虚伪,坦诚往来,保持联络,这样我觉得就足够了。更多时候我喜欢一个人,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散步,一个人思考,我也不会去理会周遭的目光和看法,自顾自地活在自己的乌托邦里。
语言的简洁来源于内心的真诚。我从不说太多。
我曾经分析过自己性格形成的原因——从小家庭教育较严格,父母都是老师,家庭气氛也总是活跃不起来。但与此同时,我的很多性格优势也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家有四个书架,从小我就热爱阅读,喜欢写东西,因此我比一般人有更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笔功底,语文成绩也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从初中到高中,作文一直是我的拿手项,也经常会被老师当成范文在全班朗读。
后来上了大学,从广东远赴河南求学,父母都在担心我不能适应这种巨大的地域差异,但从小精神独立的我适应力自然很强,不仅在大一上学期交到了很多朋友,也参加了很多部门组织以及社团活动,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平均绩点也没有落下,上学期的综测排名排在年级第12。
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每次想到您课上讲的这句话,我心底里总能迸发出一股力量。那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点肯定,那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份坚决。
后来我发现我变得越来越自信了,从以前害怕说话,到如今能和他人侃侃而谈;从以前只敢坐在角落,到如今上课也敢坐在课堂最中间的位置;从以前什么都不敢尝试,到如今也能主动的去和不熟悉的人交流,协调,处理人际关系。
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仍然喜欢独处,我享受独处时内心带给我的平静,我享受那种清醒活着的感觉。后来越来越觉得,喜欢独处其实并不同于社恐,清醒的人都是努力活着的人,他们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的目标,不喜欢被打扰,就像在繁华闹市中寻觅一片世外桃花源,静修内心的安宁。
关于未来,我并没有太多期待,因为我觉得未来总是与过去枝节缠绕,所以要记得今天的选择,那是你明天的起点。努力的活在每一天,珍惜眼前的人和事,现在对于未来来说就是黄金时代。
以后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谁知道呢?年轻时的我们总想改变世界,但长大后的我们,才发现我们终究是被世界所改变了,如果真的那一天会到来,我只希望那天来的晚一点。我希望我的棱角依然锋利,我希望我的个性依然张扬,我希望我的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天空和大海,还有月亮和鲜花。
最后感谢一直清醒活着的自己。
写在19岁,写在依然相信梦想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