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顾名思义就是小热的意思,虽说还不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眼下的暑热也足以让很多人倍感煎熬。小暑节气如何顺应季节变化调养身心,今天就来聊一聊。
01
小暑物候特点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一般时间为每年7月7日或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螭居宇;三候鹰始鸷。”是说到了小暑节气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蜂离开田野,来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热;老鹰也会因地面气温太高而飞上清凉的高空。
“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小暑节气不仅是天气转热的标志,也是夏季的晴雨表。这一时节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地区降水明显增加,而且雨量比较集中。受冷暖空气交汇影响可能会出现锋面雷雨,这时的雷雨常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暗示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02
小暑节气习俗
小暑时节处处热浪袭人,很多时候人都食欲不佳、懒得动弹,相关的节气习俗多和饮食有关,以便人们能够及时补充体力,解热防暑。
“食新”
就是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即把新割的稻谷碾成米,用做好的饭先供祀祖先和五谷大神,然后全家围坐在一起品尝新粮制成的新食饮。
“吃三宝”
三宝指黄鳝、蜜汁藕、绿豆芽。小暑前后一个月产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黄鳝蛋白质丰富,铁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全家老少皆宜;民间还有小暑吃藕的习惯,藕中含大量对身体有益的元素,非常适合夏天食用;小暑时也应多吃炒绿豆芽,做起来方便好吃,还有助清热解毒。
“吃暑羊”
这个习俗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刚过而秋收未到,此时的山羊经过啃吃数月的青草,变得肉质肥嫩、香气扑鼻,不但汁鲜肉嫩还对身体大有裨益,民间也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03
小暑身体养护
人们常说“热在三伏”,小暑时节除了热之外还雨水多、湿气重,此时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因此要顺应时节变化,注意劳逸结合,全方位养护好身心。
√ 清淡饮食
小暑节气后,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因为清淡易于消化,可以满足人体食欲减退的需求。而且此时适逢时令瓜果蔬菜大量上市之际,适当食用有利健康。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毒素。
√ 适量运动
小暑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这个时候最好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还可在环境清幽的室内,品茶吟诗、观景纳凉。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 预防暑气
小暑时室外气温已经非常高,空气湿度大,汗液蒸发困难,体内热量积蓄过多,出汗也多,会导致体内水和盐大量排出,若是得不到及时补充便可能中暑。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者尤其应该多喝水,也可以喝一些绿豆汤来预防中暑。
√ 平心静气
炎热盛夏的来临,不仅会给身体带来不适,也会给心理情绪带来一些困扰,产生闷热、烦躁、心焦、疲惫等不适,这就是“情绪中暑”所引起的。为了更健康地度过夏天,要做到晚睡早起,适当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爬山、散步、游泳、听音乐等以调节不良情绪。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虽说此时暑热难耐,大家也切莫贪“凉”,合理地防暑、消暑才能使身体适应不同季节的变化,健康安心地度过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