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唐诗艺术概论②
接下来我们考察第二个问题,“从唐诗的作家、作品及唐诗的繁荣,与唐诗取得如此艺术成就,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唐代诗作者极多。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这些作者,远非唐代诗作者全貌。这是一个上至帝王下至布衣平民,甚至连闺中的妇女都能写诗的时代,是诗歌的天地。范文澜先生曾说过,“唐代的文人几乎个个都是诗人。”这话应该没说错。诗歌,应该就是唐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在这样的一个“全民皆诗人”的创作氛围里,我们特别要关注那些“一流”“二流”的大诗人。这些诗人,可以说是唐诗创作的中坚。从初唐四杰、沈宋、陈子昂这么一路下来,到盛唐的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王之涣,再到中唐的韩愈、孟郊、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柳宗元,一直到的晚唐号称“小李杜”的李商隐、杜牧……几乎不绝如缕,名家辈出。有了这样一批伟大的诗人,首先就使得诗歌创作的质量得到了根本的保证。
同时,这批作者的为诗态度,也是极为认真的。比如杜甫,曾经有一句诗写道,“吾祖诗冠古”。意思是说,“我的祖父杜审言写的诗可以冠绝古人”。他给了他祖父极高的评价,他为自己有这样的祖父感到骄傲。杜甫还在他儿子生日的那天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诗是吾家事。”意思说法是,“诗,就是我们这个家族的事业!”把“创作诗歌”视为自己追求的事业所在。可见,他(们)作诗的态度,是何等的认真!
杜甫不仅作诗态度认真,同时他也非常刻苦。他有很多关于作诗的名言,比如大家熟知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他还说,“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总之一句话,对于诗歌创作,杜甫就是“苦学”、“苦吟”。“新诗改罢自长吟。”把诗写完以后反复地吟诵,看它的平仄是不是工稳、意思是不是准确……直到晚年,杜甫的诗歌已达到臻熟的境界。所以他说,“晚节渐于诗律细。”意思是说,“我到了晚年,对于诗律已经非常的精细了。”这就是杜甫对于自己一生诗歌创作的一个总结。
与杜甫相比较,另一位大诗人李白,其作诗就相对比较潇洒了。“沉郁顿挫”是杜甫的典型风格,而李白的风格则是“飘逸浪漫”。他一开口就是诗,好像自己的心中随时涌动着诗的激-情,不吐露出来就感觉不畅快。所以我们读李白的诗,总是能感觉到一种激-情的喷涌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记得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曾写过一首《寻李白》的诗。“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意思是说,只要李白“绣口一吐”,就有锦绣华章。其风格与杜甫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类似于杜甫、李白这样不同风格的诗人,在唐代非常之多。他们在唐代的诗坛上纵横驰骋,于是就描绘出整个唐诗极为绚美的境界。
当然,唐诗创作到了中唐以后,出现了一批苦吟诗人。这些苦吟诗人,虽然在境界上不及李杜,但是他们那样一种刻苦的程度,恐怕比李杜“远有过之”。比如著名诗人贾岛,为了一个字,反复地推敲。到底是“僧推月下门”呢,还是“僧敲月下门”。他写的这两句诗,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为此,他还专门作了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那“个中甘苦”,以至于唐人曾用诗句来描摹这些苦吟诗人的状况,“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可见,唐代诗人确实是“苦心为诗”。他们把自己的全副心血,甚至生命都投稿到诗歌创作之中。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会不优秀吗?
所以,唐诗艺术成就的取得,和唐代诗人“苦心为诗”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