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人崇拜“高辛·辛妃”

殷墟5号遗址揭示殷人源于“高辛帝妃”?

一个“司辛”揭开殷墟“司母辛、后母辛”错误的真相:










殷墟五号遗址,长期被错误认定为“婦好墓”是商王武丁王后妇好的安息之所。学界依据遗址中石牛与礼器上刻有的“司辛”铭文,推导出商王武丁配偶妇好因受后人尊崇,拥有“司母辛”或“后母辛”的庙号,并由此塑造了妇好“生为王的配偶,死被称为王后、母后、母辛”的考古叙事。然而,对铭文的深入解读,一定可以颠覆这一传统认知。

一、铭文解读:读对了字,释错了义

考古报告中,刻在白色石牛下颚处的铭文被读为“司辛”,并解释为”墓主妇好的职官或庙号”。但细究礼制与文字用法,这一释义存在明显问题:

1. “司”字作铭应释为“祠、伺、饲”,表示侍奉、供奉,而非官职。

2. 女性不能以天干为庙号。夏殷礼制中,只有王天下之君才生称王,死称帝,庙号以天干或帝名配之;而女性是不能以天干独立为庙号的。

3. 牛牺祭天帝,妃配享。《祭礼》载:“牛祭天帝,妃配享。”刻有“司辛”的白石牛是祭天帝高辛帝喾的用牺,并非一个商王配偶“妇好”所能享用的。

非帝不能用“一元大武”作为牺牲。

这意味着,“司辛”并非妇好的庙号,而是指这头牺牛用于祭祀高辛帝喾的祠礼。

二、铭文与礼制:从“妇好”错释到还原为“司辛妃”

进一步分析五号遗址出土的礼器铭文,形成了三组信息:

• 图一铭文:“司辛”,即祠奉高辛帝的牺牛;

• 图二铭文:“司辛妃”,指祠奉高辛帝喾及其次妃(简狄)的礼器;

• 图三铭文:同样为“司辛妃”图文并茂的表达,用饰有貘形兽纹——貘为帝喾走兽图腾,貘代表帝辛的䕫龙图腾。

铭文体系表明,遗址中大量器物的祭祀对象指向高辛帝喾与其次妃(辛妃),而非误释中“商王武丁王后妇好,庙号为辛”自身。

这一考古证据揭示:五号遗址的核心礼制是妃有配享天帝的礼制,亨有与帝一起接受配祭,先帝而后妃,故殷人伺高辛帝、也伺其妃。

这就是“司辛妃”铭文原义。

三、石牛与铭文:碑示的替代与殷人的族源宣示

这头白色石牛,放置于“重屋”顶层中央,头朝南,不是随葬品,而是向天的祭告。其铭“司辛”,是殷人以白牛伺祭高辛帝的象征,也是一种殷人族源宣示——“禘喾而扬殷始母”,表明殷人自高辛·辛妃而出,有帝王血统,光宗耀祖。对于后世,石牛承担了类似碑示指引的作用。

由此可见,殷墟5号遗址中所谓“司母辛”“后母辛”的庙号解释,是后世附会及错误观点,五号遗址铭文真正展现的,是殷人对高辛帝及其妃的祠礼传统,而非作为“妇好”个人的帝王化尊崇。殷墟5号宗庙遗址的铭文与礼制还原,让我们重新看到殷墟5号遗址女性主人为“辛妃”的真实身份,才触摸到殷人祭祀与族源观念的历史脉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