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三十一(1202)
今天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机敏地应对课堂上的变数策略三:面向全体,探寻本质。
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面对新问题,学生往往会基于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而思考的结果很可能与教师的预设出现偏差,甚至产生偏离教学目标的危机。其实,这往往也是学生认知的困惑点。将来自学生的真实问题返还给全体学生,进一步开展讨论、交流,教师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让学生在研究问的过程中解惑,在解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先看看案例及解析——真的是这样吗?
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思考“猴王分桃”的故事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大家对商等于2的算式广泛举例,并寻求编题中的窍门。在孩子们的促成下,大家按“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一个数和同时除以个数”的不同想法,把算式有序地分成两类。
“这么多算式,商都等于2,你有什么有价值的发现?能用比较简单语言表达出来吗?”教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把大家的思考聚焦在一起。
“我说,”一位小队长勇敢地站起来,“我通过研究发现:在这几个算式里,被除数变大,除数也跟着变大,商不变;被除数变小除数也变小,商也不变。”
教师把他的话板书下来,若有所思地看着黑板上的算式自言自语:“他说的很有道理呀!真的是这样吗?”既肯定却又半信半疑的神态,再一次把大家带入了沉思中。不一会儿,教室里已经乱了套。“咦,怎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一个数也是同时变大,商就变了呢?”受邻组同学的启发,另一个组对“减去一个数”进行验证,也发现了问题。
最终,在大家不断的补充、修改和完善下,一个小女孩有理有据地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大家也都对“商不变的性质”有了准确的认识。有些教师可能也常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但是否做到了像吴老师的课堂这样妙趣横生呢?
个性问题的产生看似将大家引向歧路,其实,问题往往是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普遍困惑。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思维,将之置于共同考的核心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自然会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好的教学方法只是教学成功的一部分原因。吴老师充分信任、尊重学生,总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问题和困惑源于生,也应还于生。有时,个性问题的产生往往具有普遍性,让个体问题在面向全体的过程中得以解决,才有利于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