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双向隧道的那两洞口都是平齐的,对不对?晨骑去年新建成的水门路,忽见那水门隧道两洞口,左边的要突出二三十米。这是什么原理功用呢?可以避免进出洞口时侧风的影响?从另一边出来时,咦,两洞口又是平齐的。途中经过栗树樟隧道,乌岩山隧道,发现竟然全都是某侧洞口突出一些。其实从栗树樟隧道出来时回头一看就明白了,那只不过是顺着山势而已,山坡在前,洞口自然在前,山坡靠后,洞口自然也靠后。故而两洞口一前一后才是常态,而平齐倒是很偶然了。可见平齐的印象只是想当然的结果,只是一个人以其见识程度认知水平或审美习惯认为如此罢了。
上瓯公路及水门路这两年建成通车,沿途原本的偏僻乡村忽然间给吹了口仙气一样,气象开通着呢,完全是走出永嘉,面向全囯的气质嘛。
水门路拐上永嘉大道过来,依然与其它路线一样,沿途田野一片稻绿。今年入夏以来,直到现在,才注意到几乎到处都能看见大片大片的稻田。到现在有些地方还在插秧,种了早稻又种晚稻,荒田几乎都看不到了。原来都给人包去了,五十亩起包。今年有政策,种植稻麦油菜,五十亩起,每亩补贴360元(早稻,小麦),240元(晚稻,油菜),还有一系列叠加与配套补贴奖励等。这样,可能实现本县历史未有的粮食自给自足。再也不用吃那些不知道来历还死贵的外地米,进口米。想不到政府改变农业的功效如此神奇。经过学习,才知道这是国策的一部分。
如果政府着力恢复农村散养鸡鸭猪羊(人们苦工厂禽畜久矣),啊,太憧憬了。现在,谁不知道土鸡比饲料鸡更吃补啊,谁不知道土猪肉比饲料猪肉香啊,多少家里爷爷奶奶为了孙子孙女自己养鸡养鸭下蛋的,还有专门为过年养的羊,养的猪。心里有点痒痒的。越来越多的人不仅确知而且特想,恨不得自己亲手去种去养,自力更生,养生益体,自爱自强。怀念从前的味道,糯米栗(土玉米),黄瓜,八棱瓜(土丝瓜)等等,不仅仅怀旧,老味道不能丢(跟老传统不能丢,道理差不多)。对了,有种土鸭因为不适于大规模速成养殖,如今价值倍增,一般的客人都舍不得杀给你吃呢——番鸭。
从九十年代到现在,感觉又一个时代要来临了。温饱之后强烈渴望温饱之前食物的那种真实与放心,那种从来的天然自然朴实无华。人之初,食本善。内心一阵清新与欣喜。想想下一代会吃到那么好的食物,值得憧憬啊。人从食性上,就是本性上,也是渴望朴实的吧。
水果也是这样。外地水果长途跋涉运过来,大多得在成熟前采摘,还要喷保鲜药剂,有些开卖前又要喷催熟剂。所以嘛,勤劳节俭智慧能干的永嘉劳动人民就自己直接种呗。在附近田间随便转转都可以看到,最初看到着实吃了一惊,现在都习以为常了。上庄下庄那里,观下黄屿那里等等,七八年前都有大片大片的果园,陆续种着葡萄,提子,百香果,红心猕猴桃,木瓜,草莓,蓝莓,人参果,台湾黄金柚,象山红美人橘子,东魁杨梅,宁海白枇杷,八月瓜……大前天在渭石村稻田间还第一次看到了四五米高的香蕉树!另外还有专长桑椹的桑果树。有些地方还有白桑椹呢。甘蔗就不用说了。土特产香柚,那是六七十年代偶尔由对埠村的村民从福建带回的种,经过反复尝试,嫁接到本地苦柚上而修成正果,算是引进品种老前辈了。其它如番薯,洋毛芋,听名称就知道是外来的,久了就成了本地的了。为生存,为挣钱,一个个都无心插柳柳成荫了。左右逢源啊。
希望渭石的香蕉种植成功,还特有种别处没有的风味,成为永嘉的特产。那时,从外面长途运来的香蕉就要看我们永嘉人的脸色了哦。
…………农家乐的风行,也有政府一份扶持功劳。可望不久之将来,水涨船高火候成熟之下,到处都是正宗讲究的农家乐。
从前无意识,如今则贵在意识。渐行渐远,忽然珍惜,失而复得,发扬光大。昨日重来,明天更美。
一个梦啊,忽近忽远。永嘉之意,水长而美也。问题在于,楠溪江各支干流,越来越多原本清澈见底的流段现在都不能游水了。当永嘉仍然永嘉且长此永嘉,那便是最好的永嘉。越有钱越当如此。做人也是如此啊,穷视其所不取,富看其所不为,越有钱越本色本分,简朴质朴。
……有识之士居上位则肯定方便造福社会,起码会让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