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瑜的苦闷远远不止这些。
因为成绩平平,她还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她是一个非常上进的孩子,也很想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但是从小她的成绩就很一般,到了高中阶段,语文要背诵的东西多,常常背到很晚也记不住,数学和政治物理那些学科又有很多听不懂,自然作业也完成不了,而几乎每周都要进行的测验总是一次一次地打击她的自信心。还好唯一喜欢的英语学科给了她一些安慰——周测的成绩在所有学科里是最好的,在班上也能够排在靠前一点的名次,但是因为别的学科都很弱,英语成绩便常遭遇同学们的质疑。有一次参加年级的单词默写比赛,她虽然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代表班级参赛,却没有得到同学们的祝福,反而被很多同学背刺,他们认为她一定是作弊了,因为她不可能拿到这么好的成绩。本就没有什么自信的她在比赛中拿到了二等奖,但是也没有改变大家对她的看法。
她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自己。但是爸爸妈妈对她的态度让她更加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小时候生过一场病,爸爸妈妈一直对她的学习没有太高的要求和期待,所以她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的水平。进入高中以后,爸爸妈妈一方面不断强调对她的学习没有什么期待,另一方面又希望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周末也要待在家里,不能跟朋友外出,甚至跟表弟一起外出也不可以。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瑜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努力学习,尽力提高成绩,一方面又要接受自己即使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回报的事实。她的自信心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消磨着。
因为跟舍友和同学的关系不那么融洽,高二的时候她申请了走读,每天早晚由爸爸接送。因为走读,她每天回家,常常把自己在学校的不愉快跟爸爸妈妈说,但是爸爸妈妈不理解她,总认为她不好,认为是她“事儿妈”,慢慢地,她再也不跟爸爸妈妈说这些了,长期的压抑和不被理解,让她害怕上学,甚至有了轻微的抑郁倾向,但是即使是看了医生,医生给出了轻度抑郁的诊断,爸爸妈妈也只是小心地关注了她的情绪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以后他们又觉得她“矫情”,“哪里有那么多抑郁的?”“没指望你好好读书,你哪里来的压力?还抑郁上了?”她只好重新缩回自己的世界里,更加不爱说话,不爱跟人交往了。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她给我打了那么多的电话,在电话里跟我说的。那个时候,她几乎每个上学的日子都要给我打电话,周末的时候还偷偷给我发微信,就是絮絮叨叨地就讲这些,我每次都是非常耐心地倾听,给予她安慰,疏导她的情绪。我会接纳她的情绪,鼓励她勇敢地表达自己,不要太在意爸爸妈妈的态度,因为他们自己的认知有局限,不能够理解她。我不断告诉她,不管遇到什么,我一直都在。寒暑假的时候,我们会约着见见面,一起逛逛公园,吃吃饭,虽然每次都要转几趟地铁,临走时依依不舍,但是她都会感觉很开心,很幸福。有的时候她会感慨说,为什么你不是我的妈妈呢?我会回应她说,虽然我不是你的妈妈,但是你有我这样一个老师呀!我想我给她的这些理解、接纳与安慰大概治愈了她吧,她现在已经完全走出了自己的心理危机,并且会告诉她的朋友,是她的老师陪着她走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有一天,她还告诉我说,要带一个朋友来见我,向她的朋友小陈介绍说,这是我的朋友大尹。我笑着说,好的,小张。当她这么说的时候,我知道她已经走过那段黑暗的日子了。
后来,她把自己的这些经历告诉了另一个跟她有着一样经历的同学,那个同学跟她一样,也曾是我的学生,但是接触不多,也是相貌平平,成绩也不好,跟她一样在学校遭遇了同学的冷眼嘲讽甚至霸凌,同样也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她告诉那个同学说,你去找尹老师吧,我就是在她的陪伴和支持下走出来的。我让她把我的微信推给了那个孩子,我同样告诉那个孩子,只要有需要,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