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的是交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或者因为别人是那么说的,而去做什么。
正面管教关注的是交给孩子要做什么,要求孩子考虑相关情形,孩子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要牢记主旨: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决方法是什么?
当大人肯花时间训练孩子,并且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施展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时,孩子就会成为出色的解决问题能手。
只要给孩子机会,孩子们会比大人更善于解决问题,书中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
在一所小学里,一、二年级使用操场时有些问题,玩绳球时,孩子们会耍赖并且好斗。老师们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一次班会上,有学生提出了不同寻常的见解:玩绳球的获胜方可以继续玩下去,赢的时间越长,能玩的时间也越长,这使得大家都想要赢。
怎么解决好这个问题呢?有学生提出了解决方案:不要让赢家再继续玩下去,玩家不论输赢都重新排队。这样想赢和输了耍赖的孩子都会变少了,并且有更多孩子能在课间玩到绳球。
孩子作为问题的直接参与者,能更好的理解问题,交给孩子去想去做,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情绪稳定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也要让孩子明白“冷静期”的价值,在解决问题之前,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心情都是受到波动的,想法处于不理智冲动的阶段,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段时间的冷静,这也叫积极的“暂停”,这段时间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接通理性的大脑。
要教孩子学会积极的“暂停”,这能帮助孩子感觉更好,而不是感觉更糟,能让孩子快速恢复理智,而不是由于冲动而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只有当孩子恢复到冷静时,才能专注于解决问题。
当孩子想要暂停的时候,他需要的不仅仅是心里上的暂停,也可能是空间上的暂停,所有可以设置一个暂停区。这可以由大人主导,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布置。在布置时,遵循这四个原则会让孩子感到更舒适:
1.花时间训练
首先要向孩子解释,积极暂停的好处,这不是一种惩罚,而是让他们的情绪尽快平稳,感觉好起来。
教会孩子使用“积极地暂停”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它用于自己,身体力行的让孩子看到暂停带来的好处。
书中举了这两个例子:
在家时,父母们将卫生间设置成“暂停区”,他们把最喜欢的书放在那里,当需要冷静的时候,就去卫生间里待上一会儿,看一会让自己放松的书籍,以此让自己重新振作。父母可以在需要冷静的时候去卫生间,孩子当然也可以去。
在学校时,老师会在孩子的教室的设置一个“振作区”,把教室的一角装饰成一个热带海岛的样子,取名为“夏威夷”,孩子们可以去“夏威夷”待几分钟,以便获得振作起来的力量。这个区域,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去,要告诉孩子这是个人情绪的合理发泄,是正确的。
2.让孩子们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
这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鼓励他们在“暂停区”做一些让心情好转的活动,比如读书、玩玩具、休息或者听音乐。
有些父母会有陈旧老套的观念,认为当孩子遭到惩罚感觉糟糕时才能做好某件事,但事实是,当孩子们感觉更好时,他们能做的更好。
3.事先和孩子们商量好一个计划
在孩子行为不当时,我们可以跟孩子说:“你觉得去你的‘快乐角’会不会好些?”如果孩子会因为过于生气而说:“不”,这时候我们不要着急,或是发脾气,我们可以说:“你愿意我陪你去吗?”。如果孩子还是说:“不”,我们可以说:“好吧,我想我要去”。这样就给孩子做出了榜样,用实际行动告诉他,选择“暂停”并不是什么坏事。
4.教给孩子,当他们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
没有必要当问题出现时,每一次都马上找到解决方法。
很多时候,积极的暂停基本足以中断有问题的行为,仅仅是感觉好起来就足以让孩子的行为改变。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始终保持尊重、和善而坚定的态度面对孩子。
当积极的暂停产生效果后,就可以开始解决问题了,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来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造成的后果。
典型的启发式提问有这些:
“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当提出这些问题时,要牢记这几个指导原则:
1.不要给孩子预设任何答案,有了答案,你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2.心绪烦躁时不要提问,需要两个人都在平静的状态下。
3.你问的问题都要发自内心,要对孩子表达出接纳。
当父母学会这种新的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时,你会发现不一样的孩子,孩子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我们不需要听话的孩子,我们需要独一无二的孩子。
于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一周读书计划,2021年5月20日整理进简书。
图片:百度网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