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京西古道
------马蹄窝与峰口庵、马致远故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描写无数天涯过客的愁思,意境萧瑟悲凉,叫人肝肠寸断啊!
而今,故居仍在,不见悲凉。
京西古道并不是一条道,而是如一张大网横纵北京门头沟全境,道路多而且长。有言之“京西之山,统称西山;群山之中,遍藏乌金”,元、明以来,人们主要以贩卖石炭维生。这些古道主要有商运道、军用道、香道,它们互通有无。其中商用道的历史遗迹最多,过了几百年历史,虽然有的地方已经是断壁残垣,但是古韵依旧
峰口庵山垭口处建的关城,至今犹存。关城西侧为一块平地,为峰口庵庙堂遗址和马王庙遗址。马王是主官大牲畜的神灵,而大牲畜是山区的主要运输工具,故而京西山区多出建有马王庙。这里现存石碑4快,一是清朝乾隆42年(1777)“永远免夫交界碑”。峰口庵关城原来是古道之上收税的卡子,为了保证京城的煤炭供应,官府特规定,免征煤炭运输税,而立此碑。二是道光14年“重修峰口庵东西山路碑记”,据碑上所记,当时修路捐银者是官员,舍地者是百姓,可谓是官民共建。另外两块碑是清道光甲午年(1834)的“峰口庵碑”和咸丰2年(1852)的“续立峰口庵道德行善碑”。
从峰口庵西行约200米,在一处山脚拐弯处,有一段削山开出来的路段,长约20米,宽1.5-2米,全部是一体的沉积细砂岩,石质坚硬而细腻,呈绛红色。在路面上散布有清晰的蹄窝上百个,左右交替,大致分为两行。蹄窝直径近20厘米,深者15厘米,浅的也有10厘米。山青石红坑褐,蹄窝云绕龙舞,可谓千古奇观。据碑文上记载,这条古道上“牲畜驮运煤炭昼夜不断”,经过千百年来驮煤牲畜铁蹄的践踏,才形成了如此壮丽的景观。
站在古道上,望一望古都的繁华,感受一下脚下的沧桑磨砺,对着群山上大喊一声:
日子就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