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经典悲剧,都可以归因于一个根本因素,就是时间不够了。时间这个话题真是非常奇妙和深刻。书里告诉我们,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时间才是最重要的资产。金钱虽也重要,但是有很多重要的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比如,爱情和健康。健康呢?没有谁是完完全全的健康,大多都是介于一种完好和疾病之间的状态,所谓的健康只是比起那些不健康的人来说,多赢得了一些存活时间罢了,所以健康最终还是立足于时间,不如把健康看作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有质量的时间的一个过程。
一、放弃了时间管理
知道了时间的重要性后,有很多小伙伴去寻找管理时间的方法,各种时间管理的方法对不同的人还是能起到一些作用,我曾经看了一些时间管理的书和文章,也尝试了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比如计划每日待办、安排每项时间、纪录时间,番茄工作法等等,多少还是有些用的,可是没有一项我能坚持到现在。不排除有些人很适合做时间管理,大家都可以自己去尝试一下各种时间管理的方法。总之,我觉得时间管理的极致就是这本书了:《奇特的一生》。时间管理做不好的小伙伴怎么办呢?不要着急,我也做不好,但我们还有其他方法呀。做事情可以不用一条道走到黑,我们迂回曲折也能达到目标。接下来,我们就放弃管理时间这种想法,时间如流水,怎可管理,不如随它去吧,我们培养自身的习惯。
二、转而培养自身习惯
放弃管理时间后,我反观自身,从自身出发,发现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比如看书、运动、学英语等等,每天这些习惯总得占据时间之河的一部分,不管多少,这一部分总是有些价值的。慢慢的发现时间对于人生就如同一个瓶子,看你往里面装了什么,积累这些有价值的,就成就了有质量的人生。我们在流水一般无法停止的时间面前,只能不停地抉择,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把有价值的慢慢培养成习惯,填充时间之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种方法我正在努力。关于如何培养习惯,方法也多如牛毛、因人而异,我非常喜欢《微习惯》这本书里培养习惯的思路,就是订下每天几个非常非常小的习惯,比如“1个俯卧撑”,“看2页书”这样小到不会失败的习惯,然后每天执行,而实际操作中,这样的动作会往往像一个“扳机”一样,一发不可收拾,开启一条习惯养成的上升螺旋之路。对于习惯来说,要么在习惯中尝到甜头加以良性循环,要么就用微习惯的方法,要么像牛人们一样靠毅力撑着。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用习惯填充时间。
三、减少拖延症
我们经常会拖延,无数的血泪史告诉我们,拖延症并不能被克服掉,我们能做的只是减少拖延的程度。每天用习惯填充时间,这个只要能坚持,最多也就是拖延到晚上12点罢了,当然,要是早早完成习惯,或者按时间点进行某项习惯,这样就更好了。除了习惯以外,其他我们要做的事怎么减少拖延呢?在《罗辑思维》里学到一种方法不错,就是把要做的、想做的、有价值的事写下来,当前的事情想拖延时就记下来,然后换一件曾经被拖延的事情来做,这样不管怎么拖延,你做的事都是有价值的。这个思路感觉挺好,我也正在尝试,希望效果不错。
我们常常把看不见摸不着猜不透的时间放在我们的对立面,想战胜它,想抓住一分一秒,生活难免紧张匆忙,像上紧了的发条,然而让别人羡慕的往往是你在悠闲里所做的事情;想随波逐流,想享受闲适,又难免升起一种焦虑感。不如与时间成为朋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松紧、节点,每天有每天的量,听好时间的召唤,比如每天最明显的召唤:早睡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