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络上满屏的元宵灯会以及烟花,才感觉到今天真的元宵节了。粗略数数,大概有十年没在家过过元宵节了?
老家的元宵怎么过呢?回忆起来,那是童年里最热闹最好玩的时候之一。
白天做社分猪肉。乡村们集资买一头猪宰杀先祭祀土地公土地婆,然后按户平均分。帮忙的人一般是那年家里有男丁出生的人家,此后的做社,则是抽签抓阄决定。
除了分猪肉,还有大米米粉和成面团制作的以猪血肥肉为陷的椭圆形米糕,煮完米糕的米汤尤其好喝,可以与牛奶媲美了,那是小朋友最爱的“饮料”。而制作米糕大米呢也是每家带一点到公庙前一家几筒。
祭祀分猪肉的间隙,前一年有男丁出生的人家在年初十出灯(挂一盏彩灯在庙里梁上),那么就要在今天完灯(取下来然后烧掉),不过仪式就不止这么简单了。首先是村里的锣鼓队一路敲打到新丁的家里,新男丁由父母抱着,后面跟着挑担装着祭祀品的亲人,又一路跟着锣鼓队到庙里进行拜神仪式,告知过土地公后,才把灯取下来。
到了晚上时候,大家又聚集到庙里,许愿扔圣杯,这个愿只能是烟花,钱。成功的话,可以去烧自己许愿烧多少只烟火(都是村委准备),或者获得多少钱(实际上是向村集体借,明年过年前要还。)
只不过,到如今过了物质匮乏的年代,即使元宵这天各项仪式还保留着,却再也没有当年的热闹感了。只是为了传统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