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期而至。
这次他提到了一个人,让我印象深刻。
他说的是一个叫袁媛的女孩子。她原来是一位科班出身的建筑设计师,之前在国内首屈一指的房地产企业万科做了4年项目管理,现在却突然改行做了一名婚礼策划师。
乍一听,这两个职业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大家是不是都觉得袁媛浪费了她的专业和之前花费在项目管理上的时间?
来,咱们先来看看袁媛在婚礼策划上的作品再来下结论。
有在雪山上搭建起来的婚礼圣坛。
有从厂房里造出来的北非风情。
也有用10万米长的绣线搭建起来的“雕刻光线”
这些都出自袁媛之手。是不是感觉耳目一新独具匠心?打破了我们对于婚姻场景千篇一律的印象?这些其实都是袁媛把平生所学的建筑知识都融入到了婚礼的场景中。看到这里,你们就会明白了她只不过是把之前所学都打包带走,再换个赛道重新开始罢了。建筑知识非但没浪费,还能助她在新的领域熠熠生辉。
有人喜欢给人贴标签,例如袁媛以前是搞建筑的,就会给她贴上一个搞建筑的标签。其实这种想法是极其狭隘的。
人是可以贴标签的吗?
人,只有属于自己的经历,感受和知识。
这些所组成的正是一个人独特的内核。
“我就是我,我就是我的全部”。
我的特质和偏好构成了我的独一无二。就像袁媛对婚礼策划感兴趣。
而我所学的知识,我的经历和特质和偏好一起组成了我的整个内核。
内核是一直变化着的,这就符合人一直变化的特性。
而便签是死的,是固定的,一旦贴上在有的人眼里就再也难撕下。
这合理吗?显然是固执偏见,显然是不符合人的特性的。
所以,人,只有内核,而不该被随意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