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伾山
浚县实验中学七·十三班 李霄阳 辅导老师:贾玉清
早就听说大伾山历史悠久,风光秀丽,今天,我终于可以去大伾山看看了。
学校组织文学社社员“挑战大伾山”,我是其中一员。我早早地去学校,跟随大家一起到大伾山参观。到了山门口,只见门额上写着“伾山仙境”四个醒目的大字。进了山门,映入眼帘的是石猴路,石猴路两旁的石栏上,是由“泥猴张”设计,再有石匠雕刻的一干九百八十六只石猴。它们形态各异,或站或卧,或哭或笑,一个个栩栩如生,表现了浚县丰厚的民俗文化。
我们边参观边沿着石猴路向上走,走过“恩荣坊”,来到了大伾山小广场,只见山崖上刻着“大伾山”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走到“桥上桥”上面,看到了瀑布从山上流了下来,水花四溅,我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再向上攀登就到了天齐庙,参观过后,同学们都绕到山东面到天宁寺看大石佛了,“大石佛高二十二点二九米,是十六国后赵时期建造的,在浚县一带有‘八丈佛爷七丈楼’的俗语。”我一边听导游介绍一边想:为什么七丈的楼能容下八丈的佛爷呢?跑到跟前一看,原来地下还有一丈。大石佛是历史上建筑最早,北方最大的石佛,它依山而坐,神态安祥,左手放在腿上,右手平举,掌心向外,好像要把滔滔黄河水推向远方,人们称它为“镇水将军”。我看着看着不由升起一种崇敬之情。
参观了大石佛,经过“龙洞”再向上攀登就到了“八卦楼”。八卦楼又称“太极官”,高二十三米,钻尖顶,飞檐挑角,每个角上都挂有铜铃铛,风一吹铃铛就会叮当作响。门开在正西方,门上写了“众妙之门”四个字。
再向前走就到了禹王庙,我是这个景点的小导游。“大禹奉命治理洪水,顺黄河来到大伾山,将船拴在山的东南麓,带领百姓修堤坝,清淤泥,疏通河道,制服蛟龙。传说当年大禹将恶蛟制服后,将其用铁链锁在大伾山的石井中,用巨石将井口封死,使恶蛟永世不得出来,才保一方永远太平无事。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先贤,明万历年间建禹王庙于山腰,清康熙十八年,刘德新迁建于山顶。”我流利地向同学们介绍着,大家边参观边听,还有电视台的阿姨在为我录像,我感到挺自豪。
在山上游览了一上午,同学们沿着青坛路下了山,我们都感到依依不舍。我想起了清代诗人吴安民的一首诗:“仙境层层别有天,攀登一望兴悠然。东临故道横沙碛,西接浮丘薄雾旋。石径幽闲花烂漫,松林疏密鹤翩跹。游来此地忘归去,欲借仙山过几年”。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大伾山,也正好表达了我此时的心情。 大伾山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呀!我怎能不爱家乡的大伾山呢?
辅导老师简介:贾玉清,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鹤壁市名师,鹤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鹤壁市教学标兵。河南省教科研一等奖获得者,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省级课题快乐作文主持人。多年来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散文多篇,《泥哨》入选教育部规划中职语文教材。多次应邀在省、市、县举行作文讲座,获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