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记公元前109-前99凡十一年事
一、纪事
1.文治武功,开疆拓土。
公元前109-前106年,汉武帝消灭南方越族,驱逐北方匈奴,剿灭西南各部夷,平定朝鲜。设置交趾(今越南河内),朔方(今内蒙境内)二州,酒泉至玉门设立边塞。并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
前106年,长平烈侯卫青死,武帝命人为他修建了一座象匈奴国中的庐山一样形状的坟墓,勒铭其征伐匈奴的功绩。
2.武帝登天柱山,遊长江、亲射蛟龙;作通天茎台,以承神明;建建章宫,计有千门万户,北挖太液池,池中仿建蓬莱仙山胜景,各景间有皇帝专用辇道相连,气势恢宏,不亚秦阿房宫。可怜在东汉末年被战火破坏殆尽,如今也只剩残垣断壁。
汉武帝长江射蛟龙,巜史记》、《汉书》都有记载,今安微枞阳县达观山尚有“射蛟台”,以纪念汉武帝射蛟壮举。看来确有此事,不然史学家也不会乱写。史载秦始皇也曾经渤海射蛟,只是经考据武帝射的可能是鳄鱼,始皇射的可能是鲸鱼。
前104年,武帝下诏命“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共造汉《太初历》即夏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数用五,定官名,协音律,制定宗庙百官的礼仪,作为典常,永垂后世”,此历一直沿用至今。有秦以来,一直是以十月为岁首,黑色为尚,自此而止。
3.夺宝马,貳师将军征大宛;立国威,天子一怒遮玉门。
大宛国的貮师城有汗血宝马,却藏匿起来,不肯献给朝廷。武帝派人用千斤黄金和一匹金马交换,大宛国王都不答应,还派人杀了汉使。武帝勃然大怒,派李广利率数万兵卒,目标是到贰师城夺取好马,所以命李广利号贰师将军。
李广利是当时武帝宠姬李夫人的哥哥,就是乐师李延年口中那位“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见倾人城,再见倾其国”的李夫人。武帝觉得:赵虏奴曾以七百骑兵生擒了楼兰王,况曾经出使过大宛的姚定汉说“大宛军事力量薄弱,只要三千人马,就可以征服。”这次大军几万人,大宛王还不闻风丧胆,手到擒来?宠妾的哥哥便趁机建功可以封侯了。谁知才到郁成,李广利军就被打得丢盔弃甲,伤亡惨重。李广利便与两个副将商量:“至郁成尙不能举,况至王都乎!”,所以准备引兵而还。武帝闻听龙颜震怒,派人到玉门关拦下撤军,同时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贰师恐慌,只得屯兵在敦煌。“遮玉门”自此出典,李白有诗云“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生命逐轻车”。
大宛,蕞尔小国,如不能拿下,西域诸般,定会轻汉!武帝处罚了邓光等坚持停战的大臣,征用一切力量,一年多向李广利增援兵力达六万多人。李广利见此也不敢闲着,围困大宛,凿井涸城,已而破城,大宛国王被杀。汉军挑取数十匹好马,三千多匹雌丶师中马,立亲汉新大宛国王,订立盟约,凯旋而归。唉!这就叫:敬酒不吃吃罚酒。
大宛既破,西域咸震,沿途小国,争相派子弟随大军来长安进贡,拜见天子,留作人质。一时间,汉廷阙旨,威加海内,汉武大帝,唯我谁尊!
4.苏武牧羊十九载,李陵兵败降匈奴。
公元前100年,匈奴向汉称儿臣。武帝嘉其诚意,派苏武携重礼送匈奴使者回匈奴。谁料,单于一见厚礼,反以为汉朝怕他,又骄横起来。恰苏武的副使张胜与以前投降匈奴的虞常密谋杀单于宠将卫律不成,单于借此拘下苏武,派卫律、李陵劝其归顺,苏武坚贞不渝。单于便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地窖中,断绝食粮,逼其就范。北地极寒,又值鹅毛大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于是便将苏武逐放到今贝加尔湖一带,让他放牧一群公羊,并说:“羝乳乃归”即啥时候公羊能产出奶了,你就可以回国了。”
光阴荏苒,苏武在北地一待就是十九年,历尽艰辛,始终寻机回汉,矢志不移。其间闻武帝薨,呕血泣噎,几尽气绝,忠贞爱国,可见一斑。苏武牧羊,自此成典。
李陵乃李广之孙,一门忠烈。公元前99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终因寡不敌众,矢尽弓绝,孤无援军,兵败而降。李陵投降历代为史家争议,说其贪生怕死,似不能让人信服——临十余倍已之敌苦战十日,一日数十战,后又欲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说这人怕死,谁信!李陵劝苏武《答苏武书》道:“陵岂贪生怕死之人?背叛君主,舍弃妻子老小性命不要,为了什么?还不是寻找机会,再恩于国主吗!”司马迁巜报任安书》所言:“李陵,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报汉”。因此言,武帝以为司马迁为李陵说辩,判司马迁死刑,迁因家贫,没有足够的钱赎罪,后被处以腐刑。司马迁忍辱负重,苟且偷生,以坚韧的毅力写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5.杜周效张汤,狱案倍增;名臣文武人欲尽,武帝张榜诏贤良;公孙贺涕泣受相,暴胜之踶履迎不疑。
张汤死后,廷尉由南阳人杜周接任。杜周外表宽厚,内心却很苛刻,手段与张汤无二。一年内国中逮捕下狱的增加十几万人。并且,武帝对大臣督责严厉,自公孙弘死后,李蔡、卫青翟等丞相都被治罪而死。公孙贺听说自己被任命为丞相,叩头涕泣不肯接受,武帝不理他,起身而去,公孙贺只得接受。出宫后仰天长叹:我从此离死不远了!
朝中有名大臣越来越少,武帝下诏:“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矣”。令各州、郡向中央举荐人才。此文言简意赅,无一赘字,被收入巜古文观止》。
汉高祖当初封了143位功侯。分封时,高祖曾经立盟:“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即黄河象腰带一样窄,泰山变得只有一块石头大小,各位侯爵也将永存,并可世世代代相传代。且用朱砂抄下誓言,歃白马为盟约。后多因子孙骄逸,触犯法律,陨身失国,经文、景,再到武帝时,律法严苛,酷吏风行,汉初受封的侯国仅剩下四家了。
是时,汉置“绣衣使者”,如明朝锦衣卫,多有丞相、御中大夫、光禄大夫等九卿执皇帝符节,镇压各郡暴乱盗贼。暴胜之也担任绣衣使者,经他手处死的省部级以下官员特别多,因此,威震各州郡。到渤海郡,听说隽不疑贤明,便请来相见。隽不疑衣冠华丽,容貌庄严地来见他。暴胜之听说隽不疑来了,连鞋都顾上穿好,就起忙出来迎接。并诚恳接受隽不疑“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劝言。并向武帝推荐不疑,武帝任命隽不疑为青州刺史。
因果报应吧,酷吏基本上难以善终,许多还是现世报。郅都被窦太后杀,宁成被义纵族夷,张汤畏罚自杀,义纵被武帝因辇道失修治罪,王温舒被灭了五族,暴胜之也没逃过畏罪自杀的报应。应该说都是杀孽太重,罪有应得。
二、名辞
1.跅驰:放荡不羁
2.遮玉门:名典,谓半途而废
3.诣阙薄责:押到朝廷问罪
4.苏武牧羊:名典,喻忠贞不渝
5.承颜接辞:成语,幸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