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案例是一个快把孩子和快把自己逼疯的妈妈,妈妈看到孩子就忍不住挑剔、指责、发火,甚至发疯,孩子没有一个地方能合到妈妈的心意,妈妈在理智上也认识到再这样下去,不是妈妈疯掉就是孩子疯掉!
这是一个无助的妈妈和无助的孩子,妈妈开篇讲:想放弃自己和孩子,自己也不想学习,就想每天盯着孩子,像着了魔一样。
深耕四班《雕刻家与神象》 例1:一个雕刻家看到了一块好石头,把这块石头精心雕刻成了一个手持闪电的朱庇特神王。等到这个雕刻家把这个怒目圆睁、手持闪电、威风凛凛、威震八方、威风四射的这样一个神王雕好的时候,自己亲手雕刻的作品,居然把自己给吓晕了。这是拉封丹寓言里面一个故事。
这个孩子就是妈妈雕刻出来的,其实妈妈看到的孩子,就是你雕刻了一个神王朱庇特:手持闪电、威风凛凛,就结果我们看着把自己给吓住了。
例2:叶公好龙,把屋子里面画得哪儿都是龙,等到把龙给整感动了,龙跑过来看这个叶公,龙给叶公打招呼,结果叶公很害怕,他总结了一下,我喜欢的是画中的龙,想象中的龙,而不是真龙。
很多类似情况的父母,我们要孩子之前把孩子想象的特别好,希望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想象着我们会张开翅膀保护他,把孩子变成我们期望中的样子。等到我们真的有孩子,有些妈妈说我是喜欢想象中的哪个孩子,而不是真的爱孩子。
我们要问自己,“我们是爱想象中的画在墙上的、爱别人的孩子呢?还是真的爱自己的孩子?”
这个孩子就是我们辛辛苦苦用我们的眼神、用我们言谈举止、用我们的行为,一刀一凿的雕刻出来的!我们辛辛苦苦雕了这么多年,雕到六年级,结果孩子居然把我们吓到了,发现我们真雕出来的作品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这孩子就没有哪个地方合我心意,我们问问自己:“真爱现实生活中的孩子,还是爱你想象中的孩子”。
看一下现实生活中妈妈眼中的孩子:孩子不知道每天该干啥,小升初上网课一塌糊涂,作业不写、要求背的不背、上课期间不开视频,抓住了几次妈妈就发火,动手没用,妈妈因为这事儿以死相逼和威胁,发现也没管用,手机藏起来、断网也没管用,孩子躺在床上,不玩手机也不学习,妈妈无法容忍的是孩子六年级竟然拿着手机看小说,孩子怕妈妈看见手机就藏起来,妈妈把孩子所房间里所有东西都翻出来,扔地上。孩子锁住房门,不让妈妈进,妈妈气的踹门,把脚丫割破缝了好几针。妈妈伤心的是我脚都割这样了,你居然该玩玩没反应?妈妈觉得生活没希望,教育没希望? 妈妈不知道为什么就盯着孩子的缺点、毛病。不见面还好,眼不见心不烦一见面就开始数落,孩子没有一处是对的。妈妈想和孩子聊,孩子说你管住自己就行了。妈妈理智上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这样下去不是孩子疯掉,就是妈妈疯掉。
这么整妈妈和孩子还没疯掉,是爱起作用!妈妈不论怎么气,我们心底里还有一丝爱!孩子现在就不理妈妈,为啥?孩子心底对妈妈还有爱!我们心里对对方还有一点点爱。
回忆孩子小的时候,当孩子困了(闹人),无论你做什么都不对?其实所有的母亲凭着经验都知道孩子是累了!无论孩子怎么闹?妈妈都能用宽容的怀抱呵护孩子,好言好语和孩子讲话,依然用温柔的声音去抚慰那颗疲惫的心灵,等待孩子沉沉睡去,妈妈就会含着微笑,看着小宝贝躺在床上,此刻是那么的幸福。我们从未觉得孩子闹人。
深耕4班《转折与转变》,周国平:“痛苦会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智者更智、愚者更愚”痛苦是催化剂,它会使疲累悲观的人更加悲观,更加疲累。
妈妈也能意识到并不是孩子导致这样!用康德的视角看这就是一个极度疲劳的生命,每天紧绷着放松不下来,妈妈已经太疲劳了。康德给出了缓解生命疲劳的三要素:①睡眠②微笑③眼含希望。妈妈让自己睡个好觉,别把自己当个多坚强的女人和钢铁战士,放松神经、放松下来!就像孩子小时候累了会闹人,闹完人直接就睡,我们成年人好像得一直坚持着,一直扮演某个角色。
妈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你谁也不是你就是个需要休息的孩子,让自己沉沉的睡一觉。等到你真的能放下你的铠甲,放下生活中的种种角色和面具,能像婴儿一样无所顾忌的,完全放松的睡一觉!相信妈妈眼中的孩子和世界会改变的!等你睡醒了,请记着每天要微笑,这是一个母亲最好的化妆品。微笑能缓解疲劳。缓解紧绷的精神,放松心灵。千万记得在微笑中眼含希望,未来的事情谁也不知道,我们面对孩子成长的不确定性,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面对结果的不可控性,我们是冲着希望去的!就象黑暗中远航的游轮是奔着灯塔去的,盯着哪一丝光和希望走的。
大家都是疲惫的旅人,都是在黑暗中穿行的行船。 建议:妈妈先听深耕4班第3讲《雕刻家与神像》再听第2讲《转折与转变》妈妈不用悔恨、内疚、自责(不用想我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能做到管好自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