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写文章过程中发现以何种次序和逻辑阐述取得的结果完全依靠之前设下的研究目的,以论点为中心展开论述才是重点,没必要盲目的追求和别人结果的可比性,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或在比较的时空下,丢失了自己。
做人做事也是一样,本没有对错,仅仅是所站的角度,是我们有极强的分别心,然后以分别心去判断或揣摩从而产生了好与坏的对立。
对孩子也是一样,总把自己家的娃儿与别人家的娃儿对比,否定、指责等等各种负向词汇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开向娃儿,根本不去考虑孩子心中的感受和委屈,一味的输出。
其实哪有别人家的孩子,任谁家的娃儿都是优点和缺点共存的,是我们被猪油蒙蔽的心看不见自家孩子的优点,一味的取别人的长处来对比自家的短处,可笑不?换作是孩子这样把我们和别人的家长对比,是不是效应更强大呢。
人本圆满,知无分别。
鱼儿能在水里畅快的游来游去,却不能爬上大树;猴子能自由行走在大树之间,却不能在水下遨游;小草能将根系盘结起来固定泥沙,去不能向上伸向树梢;......
执着的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