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穆的《灵魂与心》

本月读钱穆的《灵魂与心》,书中谈及灵魂与心、孔门心教、民族宗教信仰、鬼神观、人的生命与人生等话题。除鬼神观未认真拜读未做笔记,其他话题均在脑袋里捋了捋,以下文字谈不上读后感,仅能算作读书笔记,是对重要观点的记载以便日后复习。

(一)关于灵魂与心

想要东西双方人相互了解其对方的文化,应该对东西双方的思想体系先做几个清晰的比较。西方思想里注重轮回不朽、灵魂不灭的想象,即认为在肉体生命之外另有一个灵魂生命,谓二元的人生观,且无法摆脱灵肉的二元对立。从感觉有经验,由此而接触物质现象世界;从理性有思辨,由此接触精神本体世界。因感于肉体短促一生而止,而精细的科学与哲学终不能指导人生以满足人类内心的要求。于是因伦理思想上失去领导权而使西方人不得不转入宗教。

确实,若人类生命根本只在此七尺肉体短促的半年之内,则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究竟何在?

东方人在很早时期就已舍弃灵魂观念,另寻人之永生与不朽。从左传鲁襄公廿四年关于三不朽的一番讨论里看出,当时人对人生不朽之见解有二。一为家族传袭的世禄不朽,一为对社会上之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前者为普通水平的不朽,后者则是较高大上的不朽。从这一方面去比较,那么西方人的不朽,在其死后到另一个世界去;中国人的不朽,则在他死后依然留在这一个世界内。这是双方显著的相异点。

在东方人看来,人的生命似乎应该反映在别人的心里,而实有其价值,若五人之皦皦、臧克家《有的人》。立德立功立言之所以被称为不朽,正因其生前之道德功业言论常常反映到别人甚至后一代人的心里去。因此,西方人求他死后的灵魂在上帝心里得其永生与不朽,东方人则希望在其死后,他的生平事行思想留在他子孙或后代人的心里而得不朽。此乃东西双方第二个相异点。

不朽与永生,本是人类对自我生命共有的自然要求与期望。到了孔子这里,便成为一种人生的义务与责任,这种义务与责任并非是外部强加的,而实为人心之自然内发,如论语时时提及之仁之孝。孝悌忠恕便是仁,便是人类心之互相照顾,人由此不朽永生。如“朝闻道,夕死可矣”,人不闻道,便进不了不朽永生的大人生,把小我的生命融入大群世道中变成不朽。故世道人心,实乃中国人的宗教。而西方人观念里,人生常在上帝的爱顾下活着。此则东西方相异的第三点。

东方人舍弃人的灵魂而直言心,西方人有灵肉对立,东方身心则无对立。东方人以心通心,重在人心的不朽,因此东方人对世界无本体界与现象界或精神界与物质界之分,即现象中见本体,物质上富精神。

(二)关于孔子与心教

西方的人生是两个世界的,来世的人生是宗教的,现世的人生是法律的,二者互相为用,他们的政治社会以及一切文明都支撑在这一点上。中国社会不看重律师与牧师,亦不看重法堂与教堂,中国社会的支撑点,在内为仁,在外则为礼。孔子常曰仁,在仁的境界之内,人类一切自私自利之心不复存在,而人我问题亦连带解决。所以说,中国的人生观是人生本位的,人与其它动物之差别点,也即在于人之有心,由人心显而为世道。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人生哲学,亦可说是中国人的宗教。

所以说,西方人以上帝意志为出发点,中国人则以人类良心为出发点。而孔子所认为的培养良心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教人孝悌。再由孝悌,由我之心而通人类大群之心。人的生命,能常常留存在人类大群的心中而不消失,便是其人之不朽了。

(三)关于中国民族的宗教信仰

有人怀疑中国民族是一个没有宗教没有信仰的民族,其实不然。中国古代天子祭天,诸侯也可各自祭其封内之大山名川。上帝之下复有河岳诸神,正如天子之下复有诸侯。所以中国古代宗教的特点是政治与宗教平行合流,宗教着眼于大群体,而不落于小我私请求的范围,又因此而其神与神之间也是秩然有序,肃然有制,实乃有理性有条理的组织。中国宗教正是理性与自然的调和。

中国古代以祖配天,以宗庙祭祀为人事最大的典礼,为政治宗教最高精神的维系者,因此而可解脱小我有限生命的苦恼,而使之得以融入大群无限生命之中。泯群己,通天人,使人生得到安慰与希望。而孔子所谓的仁,便是为古代政治宗教赋予了真实的生命。中国旧训:礼,体也。仁,觉也。人类生命的延续与扩展,必本于父母兄弟,故孔门言仁,亦首重孝悌,祭祀也首重在祭者内心的敏觉。从孔子之教始,中国古宗教的地位才越失其重要。孔门教义就人生本身求人生之安慰与希望,而耶佛两教,皆在超脱人生以外而求人生的安慰与希望。故孔门之发展为教育,且不走上迷信之道,耶稣之训诫则成为宗教。

中国人崇祀另有一特点,即崇祀多神。不知道的人称是漫无统纪,然而中国人在崇祖先及乡土神之外,又有职业神。“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人之宗教信仰,无所谓不容忍性。凡有异宗教传入中国,都可纳入此丰泛之崇拜而无害其组织,中国人无不消融而并包之。所以虔信一神上帝的西方人必难以想象,中国人崇奉杂多的诸神却能不相冲突,不起争端安,和数千年之久。

(四)关于人生与生命

每个人均有一宝贵的生命。生命最早从何处来,最后于何处去,都不为人所知。我们现在知道的是,生命乃自生命中来,亦向生命中去。由身体的生命转出心的生命,是生命的绝大进步。身体的生命是狭小的,仅限于各自的七尺之躯。心的生命是广大的,可长存于天地间不灭。如《诗经》、《论语》,音乐艺术文字哲理宗教信仰文字著述等历史文化、科学精神都是人类心的生命不朽的明证。

但有时,身与心的生命会发生正面冲突。中国传统文化一向能懂得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孔孟遗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即是教人要能牺牲身体的生命来完成护卫心的生命。更进一层,便知道我中华民族国家历史文化所积累的,正是由我中华民族四千年来之心生命所积累而完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翌日下晌,戴晖再次送来了十车的新竹。戴明也跟着工人们学划片,初时他没经验,人又尚小,劲道自然是比不上已然成人的大哥...
    灵寂天尊阅读 1,177评论 3 4
  • 咖啡的历史 咖啡来自于希腊语“kaweh”意思为“力量与热情”。大概从16世纪开始西方人就开始接触认识咖啡,三百多...
    薛教瘦阅读 1,004评论 4 7
  • 上班路途较远,我喜欢坐车时,于阳光明媚里翻一翻书,消磨时光。前些日子,大学杨老师向我推荐《昨天的云》,是台湾作家王...
    混迹在简书阅读 722评论 0 0
  • 咱们补,换,备货都有详细的记录,发现以下问题沟通一下 1客户的备货,尽量打条,退回来咱们再打返条,不然经手的人多,...
    宁静的夏天陪你看海阅读 191评论 0 0
  • 能量“伴侣” 特别喜欢喝蜂蜜的感觉,看到身边的同事,好似都会有喝蜂蜜的感觉耶!其实如果你问我,你以前喜欢喝蜂蜜吗?...
    林子2016阅读 2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