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本“烂书”——《钝感力》。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也是第一次听说“钝感力”这个词。我是在日本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一书中学习到的。我的理解钝感力是:迟钝的力量,遇到人生中的挫折,伤痛或者其他不好的事情,能够从容面对,迟钝一点,不要一旦遇到,立刻“上岗上线”,进入“战斗状态”。渡边淳一认为“钝感”也是一种才能,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让人的才能开花结果,发扬光大。我觉得“钝感力”和“逆商”属于同义词,两者之间有交集的概念,也有各自独特的点。
为什么说这本是一本“烂书”呢 ?因为在微信读书APP上,这本书的推荐值为17.3%,综合评定为“烂书一本”。这本书真的有那么“烂”吗?这本书是否值得我们读呢?如果要读的话,应该怎么读这本书呢?
我不打算跟其他书友那样分享一本书。我不会把一本书的主题概括出来告诉你们,我不会把这本书的总框架整理和分析出来给你们,我也不会把这本书的经典语录整理出来分享给你们。因为如果我没有读过这本书,我不喜欢那样的方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我在此只打算跟大家分享一下,读这本书,我的最大收获?以及,对于怎么读这本书提一点建议。
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和感悟就是书中提及的“牙膏管”事件。
牙膏管事件指的是:结婚后的夫妻两人因为早上起床刷牙的时候,对方挤牙膏的方式不符合自己的要求而吵大架。丈夫认为,每天挤完牙膏后,不但应该把牙膏上的指甲痕抚平,还要最后把挤完牙膏的牙膏管卷起来。可太太却不太在乎这些,挤牙膏的时候都是随意一挤,就直接放到一边,牙膏上既有指甲痕,又不卷起来。一天早上,他们就因为这点微不足道的事,引发了一场互相翻旧账,互相人生攻击的骂战。
渡边淳一的观点是:夫妻双方都有出色的钝感力,婚姻才能被更好的维持和守护,才可能有更加幸福的婚姻生活。我为什么会对“牙膏管”事件和他的这个观点最有感悟?因为这个观点和我爷爷曾经跟我说过的,这与他和我奶奶的相处之道非常吻合。虽然,我爷爷是个农民,大概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水平,总结不出那么高深的“钝感力”。可是,他老人家早就悟出了“钝感力”,并且在他的婚姻生活中,一直践行着。
我爷爷曾经告诉我,“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绝对合拍的人。婚姻不只有两个人合拍才能维持的。婚姻维持的秘密在于:一方有气正在骂人,你就让她骂,你不要搭话,更加不能跟她对骂。让她一个人骂完了,气也消了。小问题,就这样过了。大问题,日后再沟通。”
这不就是“钝感力”的应用和体现吗?他老人家就是用这种方式,跟我奶奶度过了和美安稳的一生。
在以前听爷爷讲这段话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只是把它记下来了,也没有过多去体悟。直到我读到牙膏管事件的时候,我联想起这段话,然后,我就“悟”了。这可能有点像佛家所说的那种“悟”。用另外一种表达,那就是这个观点已经被我“内化”了,内化到我的认知体系里,内化到我的爱情观里。通过这种内化以后,它就会直接影响到我未来在这种情境下的行为。我未来的爱情婚姻中,也已经烙印上了这种“爱情钝感力”。所以说,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我看到不少书友都在分享如何读书?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也会做这个主题的分享。不过,在这里,可以先说一点:读书,只要在一本书里,有一个句子,一个观点,能让你“悟”得一个“道理”。并且这个“道理”能直接影响和改变你行为,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这难道还不算最大的收获吗?
还有就是,如果你想读这本“烂书”,应该怎么读 ?我的建议是:请带着以下问题去读这本书:
1. 你理解的钝感力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
2. 作者每提及一种钝感力,你边读边对照自身,衡量自己是否有这种钝感力?
3.如果有的话,有哪些?它给我的人生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吗?
4. 如果都没有,回想一下,自己前半生遇到的所有困难,有没有哪一件会因为如果有钝感力,就会容易拿到好结果的?你试想,要怎样才能拥有这种钝感力呢?因为只要这样才能避免未来重蹈覆辙。
5. 找出书中能让你“悟”的句子或观点。停下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写一遍“悟”后感。
放心吧,这不是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没有人会知道你的答案,只有你自己。并且只要你带着这些问题,认真结合自身认真思考过。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你都会拿到满分100分。Relax . OK?
衷心希望你读完这本书后会有所“悟”。没有所谓的好书或“烂书”。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关键是自己读书的目标和心态。
王侯读书
2021年11月21日
目标:做一个有思想深度,能影响和帮助他人的人
信念:书可明理,史可明鉴,勤学思者,心量虚空
#读书 #钝感力 #牙膏管 #爱情观 #爱情 #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