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古文观止》是清人所编的文学读本。之所以起名为观止,是因为该书所选的均是从东周到明代让人叹为观止的佳作,是历代古文的精品。很多精通古文的学者正是通过这本书敲开了古典文学的宝藏。犹太人有句格言:“学习即重复!”《塔木德》还说,“只要把一本书念100遍,你就有能力读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书。” 他们认为: 凡是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成大器。
- 02 -
而在中国,有一个人就把《古文观止》读了100遍,最后成为了文学大家,他就是享誉文坛的大师——巴金!巴金老先生谈他的写作之路时反复强调《古文观止》一书对他文学启蒙的正要性: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虽然当时也似懂非懂,可是我有两百多片文章储蓄在脑子里面,写文章就比以前容易得多了.....。但我仍然感谢我那两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我后来的创作都跟这个“启蒙老师”很有关系。
- 03 -
而火遍大江南北的《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也在采访中提到:“我的文言文水平是在读《古文观止》时练出来的。有的史书太难读了,读的时候完全没有乐趣,简直想骂人。但要想写出生动的文章,必须要看枯燥的书。”
- 04 -
而《古文观止》这本书,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阅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市面上的书很多的释义是在文后,对应看起来很费事。生字拼音加的也不多,看时还要查字典,特别是越前面的文章,年代较早,看起来就很吃力。笔者自己就有过好几次雄心万丈开始,又垂头丧气放弃的经历。所以今天借简书这样好的平台,整理古文观止全书的学习文本。自己学习也与简友们分享。
- 05 -
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五篇 ——郑庄公戒饬chì守臣(第三部分)
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
(于是又派公孙获驻扎在许国西部边境,对他说:“凡是你的器物钱财,不要放在许国。)
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我死了,你就马上离开许国!先君是新近在这里建成都邑,眼看周王室的地位权力一天天衰微,周的子孙也一天天的失掉所继承的祖先功业。)
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许国是太岳后代。上天既然厌弃周朝的气运了,我们是周的子孙,怎么能和许国相争呢?”)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君子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上是符合礼制的。礼制,是可以治理国家,稳定政权,安抚百姓,并有利于后世子孙的。)
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许国不守法度就去讨伐它,伏罪了就宽恕它,度量自己的德行去处理问题,估量自己的实力去行事,)
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看清形势而后行动,不连累后人,可以说是知礼了。)
本文完结——
敬请关注《古文观止学习专辑》,让我们紧随巴金大师的步伐,由此开始文学创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