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孤独的核心价值是——跟自己在一起”“你要足够完整,才能健康地去爱其他的人,去照顾和负担其他的人”
《孤独六讲》是台湾作家蒋勋的散文,或者说是哲学。他从六方面谈了孤独,语言孤独,情欲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
孤独是事物本身的孤独,它存在着,但是不被理解。总在思考的人是孤独的,理解孤独的人不被理解。孤独也是相互联系的,有的暴力孤独也是伦理孤独也是情欲孤独。
特立独行的人一定是孤独的。特立独行的人可能是作家画家音乐人,可能是革命人,可能是攀登者极限挑战者,可能是你身边一个叛逆的孩子,可能是你一个有想法的同事……
鲁迅的《药》,写的是秋瑾的故事。她为了改变社会改变民众的生活,被斩首示众。而她希望改变的愚昧的群众,却拿热馒头蘸她的鲜血,只是为了回去给孩子治病。群体文化中惊人的愚昧,使秋瑾更加孤独地走向刑场,这是她的革命孤独。
秋瑾是特立独行的。她本来有富裕的大家庭,有温暖的小家庭。当他丈夫为了成全她的好学,送她到日本留学后,她的思想发生了巨大改变,她无法再回到保守的社会里,提出了离婚。
那是在怎样的年代啊,一个女人,竟然离婚,竟然舞刀弄剑,竟然抛头露面。于那个时代来讲是怎样的孤独啊,这是她的情欲孤独。
鲁迅,书写《药》《狂人日记》《孤独者》等等,都在触碰传统社会所压抑的孤独感。他的作品影响了太多人,太多人想追随他,但是他没有加入任何一派。他理解革命孤独,更了解语言孤独。他必须维持他的特立独行,维持他的孤独,才能有更深的社会思考。
在鲁迅的小说里,很多看砍头的场景。阿Q喜欢看砍头,把砍头看做一场很好看的戏,知道什么地方砍头,早早起床,很快乐地跑去看砍头。“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那头砍下来不过是碗大的疤”……当暴力被道德合法化后,激发出每个人内心里的暴力意识。
西班牙斗牛,经常是血淋淋的现场,观众却是激动欢呼呐喊;拳击赛场,人脸已血肉模糊,观众席上仍然有“狠狠打”的声音;极限运动中,在悬崖峭壁骑车,稍一不慎,就车毁人亡,仍然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还有暴力游戏,吸引了多少青少年甚至中老年;校园的暴力欺凌案件层出不穷……暴力存在于每个人内心,你不一定知晓,可能某一个诱因就会令暴力爆发。
每个人不知晓的暴力还太多。现在不知多少家庭为了孩子维持着,对孩子笑脸相迎,夫妻之间却冷漠以对,没有身体交流没有语言交流没有心灵交流,这是冷暴力。更可怕的是爱暴力。以爱的名义,限制孩子的爱好,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逼孩子去相亲,甚至还去插手孩子的小家庭,致使小夫妻没有私人空间,最终分道扬镳……
这又是一个伦理孤独。我们的传统伦理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我们常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哪吒割肉还父,割骨还母以后,才能够背叛他的父亲。那么父亲犯罪,儿子应该去告他吗?告了是不孝,不告是犯罪。
所以又涉及到思维孤独,以上是思维的两极。如果关心的是道德,儿子就不能告爸爸,如果关心的是法律,儿子就应该告。作为一个思维者,他会往中间靠近,而有了思辩。思维并不是非对即错,思维是过程,不会有固定的答案。
说句题外话,我们的应试教育中做选择题,有标准答案,只给孩子结论,不利于思维的能力的培养。
“我想在一个城市的角落孤独坐着,看人来人往,看忙碌于生活中的众生,有片刻孤独,坐下来,为自己泡一杯茶,为自己按摩一下疲倦的肩膀,跟自己在一起,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做自己的朋友,更爱自己一点”“你要足够完整,才能健康地去爱其他的人,去照顾和负担其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