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例外,今年我同样遇到了两个比较特殊的孩子。
一个孩子黑黑的胖胖的,一看就很壮实,也很皮实。他叫栋,是所有同学所嘲笑和鄙视的对象。是所有老师都头疼心烦的学生。今天社团招新,跳绳社团老师,不要!足球社团,不收!田径社团,直摆手!体育类社团没人收,其他社团更是想也别想。
另一个孩子叫园。眉清目秀,精精神神的一个小男孩。上课,他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趴着,一会儿桌下下面捣鼓着,反正没有一刻消停。作业,第一次重写,第二次重做,因为老师看不懂他写的是什么。第三次,补写。既要补写,下课你要想在教室里找到他,却实在困难得很。
栋,我从进教室的第一天开始,就一个策略“夸奖他”。上课坐得端正,夸他站如松,坐如钟。这回作业交了,夸他按时完成作业,真是一个好孩子。抄写词语,抄对了,夸他认真专注……总之,抓住一切可利用之机,把他夸他犯错都没有机会,捣乱都不好意思。结果,社团招新,他哪儿也不去,就跟着我了。
嗯,跟着我也许,我继续采用花样百出的夸奖战术,如果能一直把他夸成一个老师同学眼中的正常孩子,我就真是切实转化了一个边缘孩子。
至于园嘛,我观察了几天,发现他有点油盐不进,暂时还没有找到解决他的问题的合适的方法。所以,这是我需要思考的一个小课题。
不过,我会继续努力的!明天,我先去和他原来的老师聊聊,我相信,一定能找到改变他的好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