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里,我们在交往过程中,会经常性的去重复一些过去的事情:比如,在人际关系中重复的犯一些相似的错误,谈恋爱时几乎每次都遇到渣男;和朋友在一起时,老是成为被欺负的那一个;而且,我们也会经常听到有人感叹自己的命运不好,好像命运就是天生注定,本该如此,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改变的。
真的是这样吗?命运是什么呢?真的是无法改变吗?但是,是否考虑过,所谓“命运”,就是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是心理学上常见的一个现象,意指我们会不知不觉的,在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当中,不断重复我们童年时期印象最深刻的创伤或者创伤发生时的情境。
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这句话,是我们最常听到的警言之一。但之所以最常听到,正是因为,这是最难做到的。我们常常说,希望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都有新收获新感觉。但其实,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重复相同的事情:一样的吃喝拉撒睡,一样的学习生活节奏,一样的人际交往圈,一样的习惯和经验。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就是不断地重复同样的模式。
某种意义上,这种无意识的强迫性的重复,就是所谓的命运。
而我们所说的不幸的人,大多数时候就是不断地在重复同样的错误。
精神分析中有一个概念,叫强迫性重复。依照精神分析“早期决定论”的观点,每个人在童年时候,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一些挫败和创伤。人们在潜意识中都希望医治好创伤,于是长大后,每每在有条件的时候,就创造类似的情境——这种情境,是一种创伤情境,表面上看是一种不可理喻的“自讨苦吃”甚至自虐——然后试图依靠自己现在的力量,把那些失败扭转,医治好自己的创伤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
这位心理学家叫弗洛伊德,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在人际关系中,强迫性重复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关系模式的不断复制。
和情绪一样,我们的很多互动模式也是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
想要打破强迫性重复,就要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把可能导致重复的环节切断,并且勇敢地尝试各种新的、好的体验,以建立良性的强迫性重复机制。说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感觉好难!尤其是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待久了,感觉惰性越来越强,很难改变。
因为放下旧有的模式,意味着我们手里空了,新的模式需要一点点学习和练习,我们将面对一片未知。而未知,对很多人来说,是无法把控,是焦虑和无助,是不愿意承受的。
这是一场内心的新旅行新冒险。
既然以前的模式没有让我们更快乐,索性,让我们试试新的吧。当我们学会信任就重复信任,学会幸福就重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