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这是一道送命题,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根本就没有答案。
中国积极心理学开创者,北大心理学教授彭凯平说:人生本无意义,如果非得赋予它的意义,那就是寻找意义的这个过程非常有意义。
有意义的人生固然值得去憧憬去追逐,但作为平凡之辈,则更愿意让自己的人生有点意思——有热爱,有向往,有喜悦,有收获;有烦恼,有苦闷,有挫折,有失败。这场未经彩排的舞台剧,可能会演砸,可能会精彩,可能会趴下,可能会重新站起来,无论如何,都可以让自己成为自己。
只要能够活成自己的喜欢,而不是俗定成规的样子和别人眼中的样子,这样的人生或许可以叫作有点意思。
每次外出,总是喜欢淘一些带有手工痕迹的小东西,带着它们回家,其实也没有什么用,仅仅只是看看、玩玩,心里就满是喜悦。
做事风风火火,性子有点急的自己,一旦将自己安放于手工制作的过程,心就会特别静,就连呼吸也是四平八稳的。
在千年古寺听晨钟暮鼓,听松风松涛,觉得很有意思。古松、古寺、古意,松风吹过,思绪游动,整个人都是无比的轻盈。
在山顶的小道上,好似与故人一起散步,不说话,心很静。山野的风和纯粹的绿,如初恋般让人怦然心动。石刻斑驳,野花遍野,随手摘下几枝,插进发间,别于扣眼,花儿就像从我的身体里长出,在我的心绪里绽放。
大自然的美,总是以它独有的魅力袭人,让人沉迷,让人柔弱,让人折服。
秋色凝练而多彩的笔墨,总是那么丰富,深刻而饱满,在潦草的世间有着一言不发的深情,尤如人过中年后的静水流深和万籁俱寂,如浮云吹雪后,把世间种种体验都吞咽下去,化作为一抹禅意。
浩瀚万物中小而美的东西,似乎都有稻盛和夫先生所说的“素直精神”,人类何尝不是同理呢?
带着岁月沉淀下来的清明简淡,从喧哗热闹的外境回归逐渐安顿的内心,不争不辩不动声色,也是一种修炼和自恃。
既能看透人性深处的恶,还能看到生命中的暖,那内心深处的美总会轻微颤粟,开得再慢再迟,依然会很深情。
有人说,提笔就老,人书俱旧。即便这样,又如何呢?纵然人都会老,文字也该有暮色。
不为人知,不为所动,只需一个念头,一眼打望,就会沉浸其中,去体验,去感受,去拥有。
人生,真还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