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本重要的书
李笑来说对他而言,最重要的3本书是:
(1)钱钟书的《围城》——中学语文课本、修辞启蒙书籍、迷上“类比”;
(2)乔治奥威尔(Geroge Owell)的Animal Farm(中译文《动物庄园》)——英文写作启蒙课本,了解“plain English”的精髓;
(3)文森特鲁吉罗(Vincent Ruggiero)的beyond Feeling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中译为《超越感觉》)——逻辑启蒙书。
李笑来建议:好书能读原版的话就一定要直接读原版,而不要读译本——被坑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坑的,更不知道自己会被坑成什么样子。
2.“答案一定在某本书里”
李笑来谈及当时看《超越感觉》的原因:
某天上午,听一个人给我讲了一番道理,我觉得:“哇,好厉害!”
当天下午,听另外一个人给我讲了另外一番道理,我又觉得:“哇,好厉害!”
晚上回到家发现这两个人的道理背后的根本原因竟然是矛盾的,我居然没有判断力。
所以,李笑来找来了这本书。这本书中讲到:人的出发点(视角:perspective)会影响思考与判断,然后引用了另外一本书的内容(I'm OK —You're OK:A practial Guide to Transactional Analysi, Thomas A. Harris),说人大抵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
(1)I'm not OK,and you're not OK.
(2)I'm not OK,and you're OK.
(3)I'm OK,and you're not OK.
(2)I'm OK,and you're OK.
第一个阶段很多人度过去,绝大多数人稍不注意,就终身在第二个阶段与第三个阶段之间穿梭,大多数人永远无法进入第四个阶段。
处在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人很容易形成“双重标准”:
(1)看别人的时候,注意的是“错”与“不好”;
(2)看自己的时候,注意的是“对”、“好”、或者“更好”。
于是,大多数人自断“后路”,停留在第二个阶段或者第三个阶段,在其间穿梭却无法图片,永远不可能进入第四个阶段。
3.如何进入第四个阶段?
(1)获得普遍认可
要进入第四个阶段很难,可能的解释是这样:
你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普遍认可,才可能真正做到心态平和。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必在主动费心去比较了。否则,你就像绝大部分人一样,不断把注意力放到“证明自己”上,并且常常“用力过猛”,以致“变势走形”,动不动就“演砸了”,还要花时间和精力躲到角落里“舔伤口”,或者“硬着头皮死撑”——都不是有利于成长的事。
关键在这里:
无论如何,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
这是我们的财富自由之路,事实上是通往任何“自由之路”的根本。
李笑来有两次突破其实都是在获得一定程度的财富自由之后发生的——可能是因为经济压力的确是人在生活中能体会到的最大压力了吧。
(2)进入第四个阶段的路径
只有到了第四个阶段,才能知道这个阶段的惊人之好:
你竟然可以从那些“原本你可能讨厌的人”的身上学到大量的好东西。
更为惊人的是,由于你能更多地、不断看到别人的好,所以你所处的世界的的确确比原来要美好太多了。
我们常听说“境界”,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就是做不到,这里有一个路径:
首先,说明第四个阶段的美好,也告诉你,进入第四个阶段确实难上加难;
其次,之前我们聊过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及锻炼方法;
最后,请你在这件事上主动应用元认知能力,并养成习惯。
每当你发现自己正处于第二个阶段或第三个阶段,或者在这两个阶段之间穿梭的时候,启动你的元认知能力,告诉自己:
不对。
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之上。
我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错”和“不好”之上。
若我有空闲的注意力,可以去看看那些人哪里做对了,哪里做得很好,以便我吸收经验,获得成长。
这个时候不要去跟他人比较,而是启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告诉自己:
我们是“活在未来”的人,所以,即便要比较,也应该比较未来,而不是当下。
当下的任务只有一个:成长。
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几乎是唯一靠谱的方法论。
记住: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如果成真,证明就自动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