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的童年与未来

今天看了篇分析美国不同家庭阶层对儿童教育影响的文稿,可以看出,不同的父母能带给孩子的资源和机会不尽相同,注定了不平等的童年与未来。

第一,不同阶级的家庭会采用不同的教育逻辑。中产家庭大多采用协作培养的方式,家长信奉要高度参与孩子的成长,积极培养孩子的天赋与技能,而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则普遍采取自然成长的教育方法。

第二,通过不同的教育逻辑,孩子们事实上获得了不同的文化资本。中产家庭传递给下一代更具有社会优势的技能;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孩子的话题,引导孩子进行有深度的对话。家庭的沟通语言更丰富、广泛、更有深度。

而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的孩子,获取的技能不具备高强的社会竞争力。

第三,父母们自身的社会资源和价值观,决定了他们会采取怎样的教育逻辑和教育行为,这些观念与行动又进一步塑造了孩子们的未来。

在当今美国,出身于什么样的社会阶级,成为制约个人发展的天花板,父母的社会地位以一种无形的、强有力的方式影响着孩子的人生经历。

如今,从美国家庭教育中,我们多少也可以看到自己焦虑、忙碌的身影,不得不感慨,以前那种单纯、美好的童年,在当今的社会趋势下,已经是回不去的过去了。

现今人生的成败不仅仅是个人的能力,也并不完全归功于努力、勤奋的品质,也有原生家庭赋予的资源优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