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句话有两种完全相反的意思。
第一种:夷狄之地尚且有君王,华夏正统之地,反而无君无父。
就孔子所处时代背景而言,周天子失势,甚至连鲁国的国君,都已经被家臣架空,政治混乱。
反观当时作为夷狄之地的楚国,吴、越,国君却有威严,能够掌控国家。
所以孔子感叹,华夏已经没有君主了。
第二种解释:夷狄之地,即使有君王,也比不上华夏没有君王。
中华乃是礼义之邦,文明昌盛,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而夷狄之地没有文化可言,就算有君主,也比不上华夏之地没有君主。
这种说法,大概是五胡十六国期间,汉人学者接受不了中原王朝被游牧民族覆灭,而开始有此主张。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学生冉有说:“你不能阻止他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旅是祭祀祭告的意思。
祭祀泰山,按规矩——天子祭祀天地,诸侯祭祀境内山川。
泰山只有鲁君有资格祭祀,况且泰山地位特殊,一般是天子来祭祀泰山,鲁国国君,没有重大功勋,都不能去祭祀。
季氏祭祀泰山,不仅是僭越了鲁君,更僭越周天子,在当时实属大逆不道。冉有是季氏的家臣,也是孔子的学生,所以孔子问冉有能不能阻止季氏。
上文将林放问礼之本,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泰山为五岳之尊,季氏根本不应该来祭祀,这样的道理林放都都,难道泰山山神不懂?
季氏去祭祀泰山,不是乞求国泰民安,而是妄图自己有凌驾周天子的权势,并不把泰山放眼里。
我们都希望自己有凌驾别人之上的权势与尊贵,考公务员,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如此。
公司里,作为员工的上级,作为老板,总会觉得自己比别人高级,比别人厉害。于是对下属颐指气使,肆无忌惮。
在职场上,希望我们都能记住一句话——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