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旅
第40天:《论语》中的仁(29)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我是圣人和仁者,那我怎么敢当?只不过是朝着圣与仁的方向,去努力做而不厌烦,教诲别人而不感到疲倦,倒还可以这样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弟子们所学不到的啊!”抑:只不过是。为之:做圣人和仁者。云尔:这样说。
仁代表毫无私欲的公心,已经非常不容易做到。圣比仁的标准还要高,更是难得的成就。孔子是不是圣人,是不是仁者,谁说了算呢?但孔子自己谦虚,说不敢以圣人和仁者自居。他说自己不过是努力不倦,朝着仁和圣的目标前进,同时也不停的鼓励和教导别人,一起走向仁的目标。他的弟子公孙赤,字子华,便由衷地敬佩他,坦然承认这样的风范,正是弟子们所学不到的。
孔门弟子深知谦虚是老师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