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跟读,公Z号《私想活动》整理,文责自负】【450万权重会员+20年传统媒体写手,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
现在我们来读《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长安道”,指的是通往古代长安城也就是京城的道路,也就象征着通往富贵功名的道路。至于“芜湖关”则是实指,确实是老牛要在芜湖去世。
小说接着上回故事讲,匡超人看了潘三的罪状,立刻面如土色,毕竟自己这些年跟潘三做了很多“有想头”的事,如今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冰浇下来”。
匡超人说不出口,但心里有数,这些罪状里,至少有两件跟自己有关。如果查根究底,自己哪里逃得了干系?
于是跟景兰江告辞了刑房,回到街上,又独自回了家,翻来覆去琢磨,一个晚上都没睡觉。娘子问他什么情况,他也没法说,只好自称自己贡入国子监以后,要到京师做官,看着老婆在这里生活不方便,准备把她送乐清老家。那样老婆跟母亲生活在起,自己到一个人到京师去,如果做得顺利,再来接老婆上任。读者可以看到,尽管心事重重,但说到做官的事情,匡超人还是思路清晰。
娘子却说,你去做你的官呗,我就住在这里,让我妈来做伴好了,你让我住乡下去,我哪住得习惯呢,我才不要去呢!这话也是实在话,毕竟人家姑娘是省城住惯的,乐清乡下啥样子,自己心里没数吗?
匡超人只好说穿了,意思是自己在家能赚几个活钱,一旦去了京师、开销大了,老婆单独生活就难以负担。匡超人的意思是,郑老爹家境也不活络,不好意思拿老丈人的钱养老婆。若是把老婆送回娘家,郑老爹房子也小,自己做了官、老婆是诰命夫人,住在那个小房子里也不像样,不如回老家。匡超人算计着,现在房子出手以后能拿到四十两银子,自己带几两进京,剩下的留给老婆,带回去放在匡老大店里,每天老婆随意开销,而且乐清的物价便宜,鸡鱼肉鸭样样不缺,有啥不好呢?
这一顿话,又是匡超人吹牛皮找借口了。什么诰命夫人,早呢,自己做官的事情还八字没一撇;郑老爹靠自己工资生活,房子小是小了点,怎么就住不了诰命夫人?郑老爹房子再小,也是省城的房子,难道比不上你乐清的农房?仔细思量,匡超人连举人都不是,口气跟严致中简直是一模一样啊。
对他娘子来说,肯定想不到这么多,但可以理解这个城市里长大的小姐,如果离开家乡跑到乐清农村,跨度确实太大了。所以娘子再三再四都不同意,匡超人说了好几次,把娘子也搞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到后来,匡超人也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直接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手,拿了银子回来。但娘子还是不肯去乐清,他又请丈人、丈母娘来劝。丈母娘心疼女儿,当然也不肯。但丈人郑老爹只是一个小吏,听说女婿就要做官,不免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女儿一顿。女儿实在拗不过,才勉强答应了。
随后匡超人叫了一条船,把家里的东西带上,托人送娘子到家,同时还写了封信给匡老大,说是将本钱添在他店里、方便每天开销。最后选了个日子动身,娘子哭哭啼啼拜别父母,一个人上船去了那个可能一辈子都没去过的乐清农村。想想这个场景是蛮让人感慨,因为匡超人并没有跟着回一趟,不仅说明他真没把娘子放心上,而且这对匡超人母亲来说也是恶梦成真——人家说儿子做了官就看不到了,这儿还没做官就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