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恐智不达,唯恐德不修”的说法。在学校我们也经常提到,要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的好学生,德是首位,道德决定了一个人“志”的方向。志高德高,则孩子成长为优秀的正面人物;志高德低,则其会蜕变为一个出名的反面人物。
读书成才本身是一件很艰苦又很漫长的事情,有道是“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一种献身精神是不可能读好书的,更不可能成大器。因此,从小把孩子的道德情操培养好,是孩子成才的先决条件之一。严格地讲,道德素质的培养这一条应该放在第一位,因为道德低劣的孩子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道德滑坡的真正根源在家庭而非学校。那些校风好的学校无非是招收了大多数道德素质较好的学生,个别较差的学生非但无法兴风作浪,而且有可能慢慢地被感化为道德好的学生。当然,我们无意排除学校领导在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作用。反之,那些招收了大多数道德素质较差的学生的学校,个别道德素质较好的学生则很快被“同化”。坏孩子的坏习惯很快传给了好孩子,好孩子的好习惯根本无法传给坏孩子。因为好习惯是需要努力和自我克制的,而坏习惯则无须任何努力即可染上。
道德习化根本就不是学校能够单独解决的问题,没有家庭的大力配合不可能有任何效果。只有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一、道德教育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就能培养好的,而必须由家长多年的言传身教感化出来。要孩子诚实,自己必须不撒谎;要孩子不偷,自己必须不盗;要孩子不抽烟,自己必须不抽烟。总之一句话:要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二、道德教育越早开始越好,孩子在入学前已开始形成道德雏形,因此在孩子出生之后到入学之前这段时间内必须重视道德和习惯的培养。否则,坏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就很难纠正,会成为终生的恶习。
三、所谓道德教育就是让孩子的言行适应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和国家订立的法则。因为社会规范和法制条款总带有对个人言行的某些限制,所以道德教育必然带有某种强制性。
四、道德教育以孝为先,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孝道的孩子将来会对国家、对社会做出大的贡献,更难相信一个连父母都不尊敬的人会有很高的道德素质。
五、亲贤人,避小人。孩子道德素质的培养除了家庭这个最重要的环节之外,与孩子接触的人对孩子道德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小的时候,可塑性很大,特别容易接受坏的影响。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下,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