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深度工作的四种方法
《深度工作》书中提到,工作任务转移的时候,注意力不会马上转移,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注意力残留”。这也就是说,在工作任务之间切换的时候,特别是在深度工作完成后,要切换到另外任务之前,需要留出时间,将先前残留的“注意力”清空,重新开始。
作者将实行深度工作的方法分成了四类:禁欲主义哲学方法;双峰哲学方法;节奏哲学方法和新闻记者哲学方法。
1、禁欲主义哲学方法
这是高度严格自律的人的做法。这种方法,完全摈弃浮浅工作,或者最小化,理想情况下,当然是完全投入到深度工作。
这种方法只适合小部分的人。毕竟,能够完全摈弃或者最小化浮浅工作的人不多。
2、双峰哲学方法
这种方法,以天为单位,将工作时间分成两块:一段时间进行深度工作,最小化浮浅工作;另一段时间进行浮浅工作,基本不处理深度工作。
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充分发挥出浮浅工作的价值出来,也能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深度工作,带来工作产出。
3、节奏哲学方法
前面两种方法,都是以天为单位,连着好几天做深度工作。节奏哲学方法和新闻记者哲学方法,则是以小时为单位,在一天内去划分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的时间。
节奏方法,也被作者称为链条法,它是把深度工作分解到每一天,然后在每一天的固定时间去实施,形成深度工作的日常习惯。这种方法的好处,通过习惯的养成,能够快速进入深度工作。
这种方法对于需要持续完成的高难度任务很有帮助。
4、新闻记者哲学方法
有些人,能够随时快速的进入深度工作状态,高质量的处理任务。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将它们转换成深度工作的时间。
这种方法需要特别的训练,才能够利用各种碎片时间进行转换,不仅是快速进入深度工作,而且也能快速转换到浮浅任务中。
对照了下我自己的情况,不属于上述的任何一种,虽然我把比如写作、阅读等分解到每天,但是这个只是部分的任务。更多的,还是根据每天的任务,来安排哪个时间用来深度工作做什么事情。
所以,上述四种方法,其实只能适合特定的专业人士,对于大多数的职场人士来说,不是很适用。
浮浅工作 VS 深度工作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深度工作比浮浅工作有价值。事实上,不能直接对比。虽然深度工作能够带来“心流”的状态,带来高质量的输出和幸福感,成果上也富有价值。但不能因此就说浮浅工作没有价值。
书中举了例子,比如Twitter的首席执行官,兼任两家(上市)创业公司的CEO。从他的工作来看,多数是浮浅工作。但是这些浮浅工作对于公司管理来说,是必要而且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