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4日
在网上看来一个帖子,据说是笑话。刚看到时,觉得确实有搞笑的成分。细细品味一番,却再也笑不出来了。或许帖子中的事例是杜撰的,但是,我以为在现实中出现这样的事例不无可能。
原帖是这样的:
五年级作文《三十年后的我》一孩子这样写道:“今天天气不错,我开着老公结婚周年送的劳斯莱斯,戴着三克拉大钻戒,脖子上挂着红宝石项链,带着小孩到大森林公园去玩。突然路上冲出一个浑身恶臭、满脸污秽、无家可归的老太太。天啊!她竟然是我的语文老师!”——老师给的评语:这个星期你站着上课!
内容很简单,传递出的信息却很丰富,在百余字中我看到了“折射”——学生内心情绪和教师教育态度的折射。
首先,五年级学生一篇习作一般不会如此短的篇幅。出现这个情况,要么是原帖作者只是截取了其中一段,要么就是这个学生借习作故意宣泄某种情绪。
其次,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段文章从紧扣题目以及文字表达来说是无可厚非的。语句很通顺,表达很清楚,具备了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有场景的具体交代,有生动的人物外貌描写描述,而且还采用了悬念设置,“天啊!她竟然是我的语文老师!”简直是平地起波澜,让人忍俊不禁。倘若后面继续叙述的话,一定是一篇不错的习作。当然了,从一贯重视文章所谓积极的主题思想的传统来评判,不合格是肯定的,难怪老师会给出“这个星期你站着上课!”这样的评语,显然老师已经气急败坏。
这里,我不想再纠缠于技术性问题,还是谈谈我看到的“折射”。
语文老师在这个孩子的笔下怎么会是如此潦倒落魄形象?是什么让她彻底颠覆了这位语文老师本应在她心目中的慈母形象呢?怀着某种怨毒情绪借助于习作这一“天赐良机”狠狠恶心老师一把,这个孩子心里何其快感!我想,应该深思的不是孩子,而是这个老师。其实,我隐隐约约触摸到了答案,那就是老师给的那条评语,简单而粗暴。我猜测,这个孩子已经不止一次享受评语中的待遇了,罚站乃至于其他。无法反抗,唯一能使她获得心理平衡的就是在习作中用幻想的方式诅咒三十年后语文老师成为穷困潦倒的“乞妇”。这恰好是孩子情绪的折射,是面对粗暴教育态度的孩子式的挞伐!
再来看看这位语文老师的评语,缺少基本的宽容,何其低劣!这条评语折射出老师的情绪失控。在她在句末打上那个感叹号的时候,她就已经被自己的愤怒绑架了,也就在这一刻,一个绝好的教育契机丧失了。诚然,作为普通人,语文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写出这样的习作有理由生气,但是,她更应该制怒。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凡事皆有因果,她需要知道谁才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需要真切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待学生的态度以及师生关系。她应该用包容的态度去反思,用宽厚的心去容纳,用睿智的语言去沟通。总之,评语是不可以这样写的。
写下这些感受,感觉像是蜻蜓点水。我依然有着良好的愿望,但愿这个帖子仅仅是一个杜撰的教育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