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苏妹,曾经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因为她从只会5个字的校工跃升为香港大学“荣誉院士”。
这样的身份转换,实在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就是真人真事。她在香港大学做宿舍服务员和助理厨师,没有读过小学,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院士,一开始来工作,就是为了生活,挣一份养家糊口的工资。后来,与学生们接触多了,她感觉到了他们有时会困惑或迷茫,她此时就不不只是校工,同时还义务地承担了一部分学生父母的责任,这使学生们都愿意与她交流,述说心事,渐渐地她在工作中越发觉到自己应当承担这份责任,同时,她也因此获得了无法在其他地方得到的乐趣。
在学生眼里,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这“妈妈”她一当就是44年,从29岁到73岁,从一个年华正好的大姐变成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袁苏妹,一位学校的基层员工,在2009年9月,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不了解她经历的人,一定会觉得好奇,而了解她的人,就会觉得这是她理所当然应该有的回报。她虽然没有文化,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是她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们付出了像父母一样的爱心,正是她这份几十年如一日的爱心,成就了她“荣誉院士”的美名。
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三嫂,因为她的丈夫在家排行老三,有什么事都喜欢来找她述说,男孩子经常跑来食堂问她,“怎样才能讨女孩子的喜欢?”女孩子也时常跟她诉苦,“男朋友只顾读书,对我不够好。”她都会耐心地听他们说完,或请他们喝可乐安抚他们的情绪;或告诉他们一个很浅显的道理,“珍惜眼前人”“将不开心的事忘掉”等暖心的话。有时,男孩子们喜欢在饭堂开派对,直到凌晨三四点,这其实早就过了她的下班时间,但她一定会等到派对结束,学生们都回去宿舍,再独自清理地板上留下来的零食袋、果壳、啤酒瓶等垃圾。还有,每当学校的球队有比赛,她常常是第一个知道比赛结果的人,她会跟大家说那句再平常不过的话——“输赢都好”,然后再乐呵呵地拿出最拿手的菜——牛河或马豆糕,犒劳那些体力消耗大、兴奋不已的同学们。她就是这样,全身心投入到这份对她来说不只是工作的工作。
她没有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贵在把一件再平凡不过的小事,几十年如一日地、不厌其烦地用心做好。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赵世术就是其中一个,他是巫溪县的乡村教师,村里那一个个渴望知识的眼睛太需要他了,他拖着病体,在大山的讲台上一坚守就是33年。所以,“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的称号,他实至名归。
其实,我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也都只能做普通的事,把一件普通的事用心做好,就能体现我们的价值,并因此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