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一年级数学,经常听到课间时候有小朋友在做练习时说:“这个老师没有说。”太多的时候,学生们都很依赖老师说。
做练习要说,做到哪要说,上课不专注要说,下课不能跑要说,只要一没有说,似乎自己也会很没安全感,学生们的秩序感就没那么好了。所以,每天只好不厌其烦地说着很多话。
不仅仅是小学,即使到初中高中,很多事情都很依赖老师说。特别是成绩不稳定的,有时要提醒,有时要谈话使其清醒。印象很深的是高中,学习状态很不稳定,容易心浮气躁,导致考试成绩很不稳定。记得以前班主任还问过我什么原因,成绩太不稳定。我说不知道。
虽已时隔多年,自己当老师都好几年了,回想起来还是很遗憾的。如果学习路上有个引路人或好伙伴就好了。实际上,没有老师会这样告诉我们,或许是没有想到,或许是以为每个人都知道吧。总之,不够专业。
前几年看王晓春的书,是系统看的,在当当网把他写的书都买了,其中提的很多的是要做一位专业的教师,对待学生,看待问题,有思考和解决。书中很多的案例使人深受启发,作者文笔犀利,富有见地,描述教师的通病是一针见血、鞭辟入里。书中十分主张教师要有科研意识,做事有章法,少做无用功。
每次回忆起高中,都觉得很遗憾,自己找不出学习上的问题,老师也给不了什么帮助。如果当初老师叫自己学习定目标或找一个月以上的目标,或许自己的成绩也就不一样了。遗憾啊。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的事情已无法改变,拎出来感叹一下。自己教书时多注意,多发现一个学生的问题,并帮助他提高成绩,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曾经看过一本书叫《成为自己喜欢的老师》,作者是魏勇,一名高中历史老师。那时看得入迷,首先,自己身为教师,会受很多自己以前的教师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现历史会有惊人的相似。如果自己以前所带过的班纪律不是特别好,会直接影响到现在自己所带的班,逃不了。也可以说,在成长的潜移默化中,“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所以在当下,一定要突破这一点,头脑清醒的,不能重蹈覆辙。明白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需要老师强有力地去纠正,而不能随之任之,放任不管是不可以的。
所以在学生面前,最好的老师并不是毫无距离感,而是有一定的距离,老师的角色需要保持距离,保持威严。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其实在每个重要的阶段,我们都盼望有位指路人,所谓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点拨”,及时的恰到好处的点拨,可以完成好一个人某个阶段的成长,甚至改变一个人。
每一位老师都是从学生过来的,当好老师要谨慎,千万不能成为自己所讨厌的那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