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看了文章的目录和序之后,大体的知道作者把本书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拖延的源头,我们为什么会产生拖延。第二部分给了一些建议以帮助我们摆脱拖延。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客观的去阅读,在不理解拖延的情况下,不对拖延下定论或断言。就像对自控力点理解一样,他人问我我的自控力怎么样,我会问他自控力是什么?它是以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呢?该怎么衡量?之后你对一个概念真的了解之后,你就可以对其进行评论。
一 我怎么知道我在拖延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拖延。为什么这么说呢?还记得在上小学的某某某晚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作业,我们回到家后,先玩,直到最后关头才会想着去做作业,因为我们不做会受到惩罚。而到了成年之后,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的拖延并不那么明显,其实并不然,是因为很少事会受到惩罚,更多的拖延带来的是内心的恐惧。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分别自己是否在拖延呢?我们只需要去看这件事的推迟是否会让你烦恼,如果你的日程很满,而你不得已把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延迟处理,这样就不会对自己产生烦恼。但另一部分人就比较可怜了,他们的拖延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内在情绪的折磨,可能还会造成严重的外在后果。
二 拖延的怪圈
我们大家可能都面临过这种情况,当我们对自己的拖延造成的损失很恼悔时,我们都会信誓旦旦的告诉自己下次一定不在拖延,但事实上,我们还是会重蹈覆辙,下次复下次。其实我们是陷入了拖延的怪圈了。
-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当我们想要去做一件事或者是接到一个任务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认为这次自己肯定能很快的完成,但真实情况是我们不会马上去开始做,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去准备,然后一次做好,但一段时间过去后我们可能还是没有开始,我们发现时间变的紧迫起来,自己产生了担忧。 - “我得马上开始”
一旦我们想要马上开始做某件事的决心破灭,我们便会开始焦虑、不安,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们往往还是不会去马上去做,相反的,我们会告诉自己离最后的期限还有时间,所有我们还是会抱有一丝希望。 - “我不开始又怎样呢”
时间又过去了,我们依旧没有开始,现在我们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如何有一个理想的开端了,而是一种不详的预感取代了我们之前的乐观,我们的脑海中可能出现了如果我们没能去做我们可能会遭遇的可怕后果。 - “还有时间”
虽然我们的内心已经呈现出了那些可能出现的可怕的后果,我们也感到了愧疚。但我们依然会认为剩下的时间依然足够我完成这件事。就像发生了地震,当房屋坍塌时,我们依旧认为我们可以迅速的逃脱出来。 - “我这个人有毛病”
此时的我们已经绝望了,我们已经不可能完成这件事了,我们可能就会把全部的责任怪罪在自己的身上,认为自己缺少某些别人都具备的某些东西。 - “做还是不做”
在这种情况下,做与不做的意义也不是很大,因为我们都是在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下去做的,我们更多的是以应付的心理去完成任务,只想着怎样能以最快的速度去完成,就像我们儿时因自己的拖延最后补作业一样。 - “我永远不会在拖延”
不管这个任务有没有被完成,我们最终都会感到精疲力竭。我们会感觉到经历了这种事很痛苦,并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早点开始,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就这样随着一个放弃拖延行为的坚定的誓言的诞生,这个拖延怪圈也被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大部分在下一次还是会毫不犹豫的踏入这个怪圈
拖延症信条:
- 我必须要做到完美
- 我做每件事都应付轻而易举,不费力气
- 什么不做要比冒失败的危险更为安全
- 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
- 如果不把事情最好,那么它根本就不值得去做
- 我必须避开挑战
- 如果我成功,有人就会受到伤害
- 如果这一次我做的很好,那么下次我一定也可以做的很好
- 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
- 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或事物
- 如果我展示真实的自己,别人不会喜欢我
- 总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将一直等待知道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