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重要又奇妙的存在。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几乎每一户人家的厅堂之上都有一座香炉,每日早晚祭祀先祖或者礼佛时,一家之主代表全家奉上清香一柱,在充满清香的青白色烟霭里,表现得是心中的虔敬与追思。
中国香文化是由各种哲学与宗教思想交互影响,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孕育而成。
以香料礼佛的记载可以溯源至汉代,到南北朝以后佛教迅速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再加上对西域及南海各国的贸易开始兴盛的背景下,从国外大量传入异国香料,改变了中国的焚香文化,这样的变化具体反映在从汉代盛行的博山炉,到后来的手炉,香炉等香器的形式上。
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在祭祀中潘木升烟,告祭天地,正是后世祭祀用香的先声。香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殷商已至遥远的先夏时期,新石器晚期。
早在四五千年之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已经出现了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陶熏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祭祀用香主要体现为燃香蒿、燔烧柴木、烧燎祭品及供香酒、供谷物等祭法。
在生活用香方面,品类丰富的芳草植物已用于香身、熏香、避秽、祛虫。医疗养生等许多领域,并有熏烧、佩戴、熏浴、饮服等多种用法。佩戴香囊,插戴香草、沐浴香汤等做法已非常普遍,生活用香也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开来,并出现了制作精良的薰炉。此外,以先秦儒家“养性”论为代表的”香气养性”的观念已初步形成,为后世香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为西汉生活用香的跃进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