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现风
前一段时间,在张爱敏老师的蒲墨师痕工作室群里,新进来了一位朋友,朋友开始写第一篇简书,大大方方地在简书名字接龙后面写了一个“1”字,代表着自己简书的第一篇的开始,也代表自己崭新的一天的开始。
然后群里热心的梁老师马上发出一句鼓励的话语:“从1开始,可以无穷大。”后面还有三个加油和一个握手的表情包。当我看到这一句鼓励的话语时,内心有一点小激动,激动梁老师的热情;又有一点小感动,感动梁老师对朋友的鼓励,也当做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还有一点小庆幸,庆幸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这么一群像梁老师一样热情的朋友,一起作伴行走在教育成长的道路上。
我带着触动内心回了梁老师一句:“这是一道高中的数学题,解释的太好了。”感觉“从1开始,可以无穷大”这一句话带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人感觉自己简书的篇幅可以向无穷大的方向发展;也可以让人感觉自己写作的能力可以向无穷大的空间发展;还可以让人遐想成在自己教育成长的道路上,可以有无穷大的潜力有待挖掘……,总之,自己可以在“从1开始,可以无穷大”这一句里,寻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前行的动力。我真的被大家的真诚所感动。
群里的赋能的人比较多,前一段时间张爱敏老师又在群里给大家赋能了,发出来一段话:“书一定要坚持读,日子一定要好好过,善于观察和体悟,这些都是常做的源泉。”平时也不断地给大家提供这样或那样的成长的渠道,有时看到大家惰性刚刚露出的苗头,就被张老师“不狠狠逼一把大家,大家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的一句话给吓跑了。除了张老师之外,群里还有像梁老师一样的朋友之间的互相赋能。这样的赋能,使我们每一个人都从“1”开始成长,向“无穷大”的空间来发展自己。真的是像大家常说的那样,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的远。
我就是在大家的赋能之中成长的,并且还在继续成长。最开始我进入张爱敏老师的蒲墨师痕写作群时,我并不了解在每天的接龙名单后面的数字的含义,但随着几天的观察,我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个人后面的数字在不断地增长着,我才明白了那是大家每天书写的简书的篇幅。因此,在我的简书的标题的最前面,就出现了一个中括号,中括号内是代表篇幅的数字,在接龙名单我的名字后面也开始有了数字的变化。从此,我的简书的篇幅的数字就由个位数的1,转变成个位数的2,再转变个位数的3……。简书的篇幅再由个位数慢慢转变成两位数,再由两位数上的数字1,转变成数字2,再转变成数字3……。每一次数字的变化,自己在内心都会洋溢出一番的小激动,并且告诉自己,要加油,坚持也是一种习惯。而且自己也时不时给自己定一些挑战篇幅的小目标,比如:坚持二十一天,因为二十一天形成一个初步的习惯,挑战九十天,因为九十天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正是由于梁老师的“从1开始,可以无穷大”这一句话,使我到目前为止,坚持写下来八十二篇,十一万五千多字的简书,将来还可以更多,因为可以到无穷大。
后来我发现有《从一到无穷大》这样一本书,是一本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本关于科普、科学人文的图书,作者是乔治·伽莫夫。译者是暴永宁,校者是吴伯泽。作者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我虽然没有读过这本书,但就让这本书的名字《从一到无穷大》,和梁老师的“从1开始,可以无穷大”作为的我成长道路上的鼓励吧!无穷大就是说我们做事情可以做很多次,坚持的次数越多,我们得到的结果也在不断地增多,我们的成长也在不断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