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四
在绿康源行走,到博物馆深度学习,当然不是为了练体力眼力,而是为了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设计一次具体的研学活动。
一次实践活动其实是组织者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展现。在老师的引领下,在同伴的讨论中,结合其他人的设计 ,我总结了一点设计课程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内容的选择
现在比较火的内容是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我们老区新县在这方面有独到的优势。特别是主席来新县后,大别山精神更是全国叫响。如果搞红色研学,资料、场地、经验都比较成熟。但容易形成一窝蜂的态势。如果面对的是同一群学生,积极性就会降低。
其实我觉得劳动教育之农业教育大有可为。且不说新县本来就依山傍水,随处可见菜园稻田,单是家长百分之九十懂得一些农业知识,就是一个宝贵财富。新县生活节奏不快,家长可以大量参入进来。不仅弥补了老师人手和知识的不足,而且能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活动的安全性也提高了。
说简单点儿,活动不必追风,不必次次高大上,小而精,小而亲反而是最好操作最有效的。
二、活动的前期准备
很多人以为前期就是踩点。我认为踩点是活动的起始点,也是活动的落脚点。踩点了才知道应该设计怎样的活动和这个“点”契合。设计好了二次甚至多次踩点才能知道活动到底有没有操作性,比如时间应该怎样安排,哪里可能有安全隐患。
除了踩点,我认为对学生和家长的了解特别重要。比如上次我班远足,一个牛高马大的学生返回时竟然不能行走。虽然我事先让家长填了知情单,但他们对远足的强度估计不足,结果我不得不叫一个出租车送他回家。
所以在活动前,除了强调严格的纪律,尤其是时间观念和集体意识。对学生和家长说清楚活动的流程非常必要。如果需要学生有高强度的体力支撑,一定要说具体。必要时和家长签订协议,给每位学生买好保险。
三、活动的操作性
表演式和游戏式活动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学生在活动中出个镜或者做傀儡,都不能达到真正的活动目的。其结果不仅德智体美劳没有发展,反而使他们浮躁轻浮,说不定还学会弄虚作假。
所以活动实施时,要真枪实弹,最好有后续跟踪。比如植树,就跟踪树的成活率和生长情况。红色研学,就得有红色作文或者红色故事会。
如果不这样反思和反馈,活动就流于形式,与我们最初的动机不一致。
当然,研学最大的障碍还是升学只看试卷上的分数。研学中学生视野的开阔和能力的提升无法考量,导致有些学校不支持,老师无兴趣,家长反对。
但明知不可为却为之,恰恰是教师必备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