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红利》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人有这样一种特点,就是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只是被要求做,是肯定坚持不下去的,很容易半途而废,只有弄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也就是弄明白坚持下去的意义在哪里,才能更好的坚持。所以,要想更好的坚持长期做一件事,首先要弄明白这件事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在哪里,这将更有助于你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每到年末的时候,就会看到周围的伙伴通过各种方式,立下来年要实现的目标,朋友圈、手帐本、甚至手机屏保,充斥着各种口号和旗帜:
“一年读完多少本书”
“为了参加马拉松坚持早晨跑步”
“每天画画打卡”
“升职加薪”
“每天写2000字”
“公共号日更”
……
似乎“新一年”真的是一个让人充满斗志充满动力的新开始,新的一年就像魔法棒,许个愿然后轻轻一挥,愿望就统统实现。
然而随着新年的到来,随着日历上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的跳动,年初的激情和动力很快就消减了:
读书的,书是买回来了,读得慢不想读,书太厚不想读,读着读着卡壳了无法继续……到了年底一看,好多书连封面都没翻开过;
打卡的,空白的格子越积越多,最后索性放弃;
日更的、每天2000字的,当打开文字编辑器,才发现大脑比屏幕还空白;
跑步的,昨天睡晚了早上没起来所以没跑,阴天下雨天气不好不能跑,昨天没跑今天也不想跑……
想要升职加薪的……“开玩笑,公司又不是我的,我说升职就升职,我说加薪就加薪啊?”主动权不在自己手里,所以就当年初开玩笑把……
这里面有自己的影子吗?
如果说有了目标,人就有动力了,那明明已经有了目标,为什么还是回到老样子?
也许我们需要多一个追问:你为什么在年初设立这些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甚至可以更深入的追问到身份层次: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如果你立这些目标是因为看到别人都这么做,那么这是别人的目标,你只是一个搬运工和模仿者;
如果仅仅是觉得就应该有点目标,你只是在被动的按照外在的标准行事,为了设立目标而设立目标,其实对自己的人生缺少真正的思考和掌控力。
为了设立目标而设立目标、为了做而做的后果就是---一旦遇到小阻碍就很容易放弃。因为目标对你的吸引力太有限了,它能不能实现对你而言并不重要,因此你愿意付出的努力、时间和精力就很有限、很短暂,很容易被其他对你更有吸引力的事情所干扰。
但如果,你坚持跑步参加马拉松,是因为希望将参赛经历当作宝贵的人生财富,将来可以和孩子分享,激励孩子勇于挑战自己,你希望自己成为可以充当孩子的人生楷模的人,那意义就不一样了,这每一天的跑步都是写成你人生故事的片段,都是你在成为孩子的榜样的塑造过程,你会非常愿意投入时间、投入精力去做到,即使有别的干扰,你也会想办法克服。哪怕天上下刀子,你也会想办法完成这个任务的。
积极心理学大师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说过:“如果一个人感觉不到自己从属于更伟大、更长久的事物,那他就没法过上真正精彩的生活。”
追问为什么,追问意义,发自内心的想要,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才是驱动我们长期坚持做一件最核心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