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过了三分之二,读书的速度慢了许多。
一方面是因为读的是小说和人物传记,需要放慢速度,方能读出感觉,另一方面,花点时间整理读书卡片。
也顺便做了一些读书的思考,与你分享其中七条:
1 书上讲得很有道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不愿意接受?
这是一个极其正常的现象。因为人们通常都不会喜欢自己的认知被他人推翻。
阅读的时候我们会无意识地过滤掉不符合我们的既有知识和心智结构的知识,人们会下意识地排斥那些跟自己立场、期待和情感诉求不一致的观点,即便对方有充分的论据进行说明,而相反地,对那些符合自己过往认知的观点,我们则“无脑”地赞同和接受。
粉丝为什么容易掐架,因为一旦看到有人贬低自己的偶像,他们就像都红颜的公鸡,脖子上的毛立刻竖起来,进入战斗状态。
2 为什么读书要给自己设定一个读完的时间。
如果没有一个期限,大多数人就会无限搁浅读书这件事,毕竟手机好玩、视频好看。
胡适之先生提出读书要“克期”,所谓克期,就是一本书拿到手里,定若干期限读完,就该准期读完。
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在书读到一半和读完时,给自己一些奖励。
3 读书到底是读快好,还是读多好?
两个都需要看情形来定。
如果你是读一些经典的书籍,是带着鉴赏或是研究的目的去读,那么需要慢慢品尝。
如果你是想了解某一个领域基础理论,前沿知识,可以同时多拿几本相关主题书籍,互相交叉读,不需要逐字逐句,而是针对自己要学习的部分、感兴趣的部分学习,则可以提高读书速度。
能用快读和细读两种模式读书的人,才能拥有高性价比的读书生活。
4 如何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
如果目前读书比较杂乱,可以借用董宇辉提出的递进式的读书顺序:先看经典文学小说➡接下来去读历史➡看哲学类书籍➡最后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读小说可以培养我们的共情能力,深入洞悉社会百态;
读历史可以让自己活得更明白,也更能理解社会的变迁;
读哲学:能更加系统理性的全面的去思考很多问题,解决问题不致于偏颇狭隘;
学哲学使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某种人;
读自然科学和社会化科学,是因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我们日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每天都会被这两个学科围绕着。
读科学类书籍多了,会认识到自己自然或者社会系统的一份子,轻若浮萍。你会发现人类社会不过是一张想象中的草图,自以为是的运作。
5 读书要有目标思维
特别是当你想快速解决某个问题,你就应该围绕问题去向书本学。
例如马斯克早在建立Spacex之前就开始阅读《燃气涡轮和火箭推进的空气动力学》、《火箭推进原理》、《结构:物体为何不落下来》、《点火!液体火箭推进剂野史》等一系列关于火箭制造的相关书籍,几乎是每天2本的速度快速阅读且吸收。
拼接大量的阅读和跟专家们交流,他甚至没有去学校学习关于航空航天和火箭的知识,就把自己变成了专家。
除了带着目的阅读,他还通过与人交流快速汲取有用知识,为了创建SpaceX,马斯克从硅谷搬去洛杉矶,他把NASA的科学家都挖去给SpaceX当顾问,还会和制造火箭各阶段的大佬交流经验工程知识、零件用法,以人为师,加速读书解决问题的效度。
聪明的人,学习总是有方法的。
6 真正的读懂,是结合实际,理解、坚信、持续践行、并做出成绩。
这是猫叔在《一年顶十年》力的一句话,我非常地赞同。
也就是说,读完一本书不叫读懂,甚至只是理解书中的内容也不叫读懂,只有用了而且拿到结果了,才能称之为真正的读懂。
《认知天性》说知识多不等于学习能力强,因为认知也是一种技能,所以不能只是读完,要使用上这个知识,拿到成果,才算读懂。
7 不想读经典的、深刻的书籍,怎么办?
如果书太难,就不要挣扎浪费时间,有一种书的存在就是为了你助一臂之力,它的解读能让你茅塞顿开。
当然你也要知道,不同书籍材料中的知识根据其含量和质量,分成四种类型:
知识的源头。比如学术论文。
第二手知识:忠实转述第一手信息。
第三手知识:为传播而简化或极端化的内容。比如畅销书:这些文字已经被改成公众可以理解、方便传播的文字。
第四手知识:基于畅销书的理论加入个人经验的鸡汤文。比如文章《我是如何一小时挣到200万的》。
看看你现在主要收藏第几手知识,尝试往下一个阶段走,如果现在主要汲取的是第四手的知识,那就不要直接往第二、甚至第一手跳。
非专业人士不要徒手攀悬崖峭壁。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欢迎关注玛格丽成长社号,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