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

20240331《重新找回自己》-陈海贤

解释的重点是这件事“是什么”,而处理的重点是这件事“怎么办”。解释只需要在头脑中发生,而处理却需要你走进现实。有时候,太多的解释,其实是通过强调这件事有理由,来暗示你它不能改变,也不会改变。这时候,解释就变成了对处理的妨碍。从这个角度看,解释就是人最大的心理舒适区。作为理性的动物,我们太容易给自己一个解释,来告诉自己改变为什么很难,从而逃避改变的责任。-陈海贤

很少有人能突破下意识的对自己的保护。

习惯性地反驳,不仅仅发生在未成年人的身上,很多成年人的“壳”也不由自主地让自己困顿其中。

如同作者所言:解释是人最大的心理舒适区。

“我没有错啊,凭什么要我改?”

“都是社会不公,我又能怎么办?”

“职场就是阴暗,我只是打工挣钱而已”?

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但不想从无奈中走出来,就是你自己的损失了。

“我没有错啊,凭什么要我改?”---提醒自己“下次再跟亲密关系的人讨论某事,是不是可以换种方式。”

比如,如果爱人容易激动,就把讨论的地方放在只有你们两人在,她的情绪很轻松的时候。

这样就不容易引发争论,且即便有不同意见,不当着别人发生争吵,她也不会觉得下不来台。

“都是社会不公,我又能怎么办?”---提醒自己,如果觉得不平衡,那么就试图去看淡“不公平”。

因为人生是马拉松,当一个人抢跑没有被处罚,他只是领先了一小步,且因为他习惯了“加塞”,以后事事都要占先。

那么,在他进入了社会之后,总会有比他更能“占先”的人来修理他。

老老实实做人,对自己更有用。

“职场就是阴暗,我只是打工挣钱而已”?---没错,打工就是赚钱,目的就是偷师学艺,不过份天真总比被人“画大饼”要强。

记住:不要去想什么”应该“如何,而是想自己如何应对。

今天是三月末了,明天我们就要迎来“最美人间四月天”,希望你从这个春天开始,心情会变得越来越如沐春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