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谈话录我想用日常语言记录下自己对于诗歌方面的所思所想,就像俩个人方面交流一样,语言尽量用生活之中的口语,有些时候我还是直接在手机标签上口述出来的,这样做,我觉的很有意思。有些时候我想写诗歌,有些时候想写评论,诗歌理论等等,全靠心情来,甚至语言的结构,语法等逻辑上都是混乱的,完全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我非常喜欢这样的状态,随心所欲,但诗歌,评论这样做就不行。诗歌写久了完全就是在重复,重复过去,重复自己,评论虽不止于此,但也会陷入一种怪圈,很多人觉的做评论很简单,就是多读书,其实不然,有效或有意义的评论需要发现文本的新亮点,这才是最难的,也是最可贵的,且评论也会有重复,这样就毫无意义了,所以有些时候不一定要写,换一种写作方式或许能激活其它方面的写作。目前关于评论方面我写的有少民代表性诗人、四川诗人、九零后诗人、九十九位诗人文本细读等专题写作,尽管获得了一些诗家的鼓励,如马永波、管党生等纷纷在自己的公众号转发了我的文章,前几天梁晓明先生还特意发信说了我的评论文章,还有同辈之中的王彻之、许无咎等等兄长的认可,使我大为感动。老实说我的诗歌获得赞誉我不会激动,但评论文章受到作者的认可,你知道,这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当然,我也知道他们这样说并非我做评论很见水准,相反,这更加让我惶恐,害怕下一次评论无法超越这一次。我也知道他们更多的是在鼓励一个后辈,兄弟,但无论如何,评论文章获得认可还是一件很赞的事情。但,现在我想暂停一下评论写作,原因在于我也在重复过去的自己,正如别人说的人没必要和别人比,只要一直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胜利了,我想不管写诗还是做评论,皆如此。现在我发觉在评论方面我也在重复,尤其在一些专业术语上,那么我何不停一下,多思考,多阅读呢?所以,我就想到了写这个谈话录,用口语记录下自己的思想,对于每天都写作的人来说,不写点东西还是很难受的,那么这个方式就是最为轻松且舒适的事了,就像一次长远的旅行,激活其它方面的慧觉,有意义与否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记录下自己的思想,为后面的诗歌,评论做准备,犹如俩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场轻松的谈话,重要的是舒服。
谈话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