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问的儿子和未解需求的爸爸
儿子四岁半了,时常问出些奇怪问题,比如为什么月亮跟我们走,而太阳不跟,按照蒙氏教育敏感期说法,应该是属于逻辑敏感期阶段,为了更好回答他的问题,第二天我兴冲冲地去图书馆去借了五本十万个为什么丛书,讲他喜欢的汽车,第一天他听的有趣,问我麦昆闪电车的事情,第二天就索然无味了。
他的词汇量还不够,十万个为什么的描述对他而言还比较难懂。可以等他大些自己读或者我读了用他能理解的语言转诉。
有个有意思的变化,四岁半以前他缠着大人讲绘本,现在是缠着大人给他编故事,通过几次编故事碰壁,我发现被孩子双规了,规定主人公规定结局。
编故事没有绘本那么系统专业,但可作为绘本不错的补充,如果说绘本是米其林三星大厨精心烹调的大餐,那编故事是家人为孩子定做的小菜。
有时感叹母爱的神奇之处,平常不善言辞的妻子怎么能够给孩子编出那么多好玩的故事呢,比如讲熊大和光头强,讲得绘声绘色还有逻辑,甚至都觉得她是不是在哪看来的,但用脚丫子想一想就知道是不可能的,故事太贴近孩子的个性需求了。
几天讲下来,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太太讲得身心疲惫。她讲得口干舌燥了,当我开口背诵伊索寓言中农夫和蛇的故事,儿子就不喜欢,说,不要爸爸讲,爸爸走开,让我非常木面子。
尝试好几天,我给他编故事效果都不好,所以每到睡前讲故事之后我就识趣地,自动离开去工作。
太太其实很困,沾着枕头想睡,心里很想让我给小孩讲故事,她可以休息下,但她从来没有要求过,估计和孩子一样,对我讲绘本还可接受,脱离绘本讲故事不抱太大期望。
二:为什么给儿子编故事
家里开销大,职场求发展,工作压力大,既然我讲故事孩子不喜欢听,我也就顺水推舟去工作了,没太放心上,孩子爱听不听,也没分析原因。
樊登老师讲过的一行禅师所著的正念奇迹听过很久了,有一天鬼使神差重新听了一遍,潜意识中泛起正念奇迹这本书提及一个例子,禅师如何点醒,带娃觉得没时间修行的奶爸,秉持正念心态,处处都是修行,带孩子和工作一样都是修行。
事实上平常陪儿子时间不够的我,这正是和他好好交流,增强亲子关系的良机,这是儿子发出的沟通信号,也是个精心时刻,如同<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提到的。观念转变后,具体做法都可通过刻意练习改善。
在上班的路上回想了一下,他当时其实给了我线索,要听猫和老鼠故事,但我只记住了后面他大喊大叫,爸爸讲的故事很难听,所蒙蔽了。
于是我投其所好,围绕他感兴趣主人公展开,他不是想听猫和老鼠的故事吗?那去网上下了猫和老鼠的故事:猫和老鼠原来是好朋友,后因为猫欺骗老鼠,偷吃两人准备过冬猪油,结果老鼠跟猫闹翻。
原以为这个故事,契合主题,能够让他喜欢,结果铩羽而归。 他又不干,告诉我,他要听的是,猫抓老鼠的故事。
我懂了,当场换成了猫把老鼠抓到了,儿子又不干了,说这个很难听,他的理解就是猫要去抓老鼠,但是抓不了老鼠,这就是双规中的另外一个规定,故事的结局。孩子很单纯,每当我故事展开的时候,他就会插一句,那猫还是抓不到老鼠的,我就说是,让他放心。他也就会安静下来,继续往下听。这其实也是小孩控制自己预期方式,如同很多人喜欢先把事情结果说得比较糟糕,即便真发生的时候也不会落差大。
给他编故事要根据他所希望听到的,不断的进行转变。心里有个主线,要表达主题是什么呢?可以确定几个大的原则,比如不要自大,那么顺着这个方向,把故事往这个主题靠,事先做些准备。
比如猫抓不到老鼠,请大象帮忙,大象很骄傲,觉得力气大,鼻子灵活,可以做很多事情,结果老鼠钻到大象鼻孔里,让大象求饶,说我再也不小看老鼠了。
编故事有挺多益处:
1.可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故事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影响休息,太短他觉得不过瘾,提前跟孩子约定好,讲15分钟。
2.编故事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讲的过程中,去刺激孩子的脑部神经回路,他听到了你说的,才能问出问题来,不断问问题,学会把自己观点讲清楚。
有意思的一点,可以跟孩子协商好,比如我讲一段,他讲一段,让他天马行空的去发挥,他也是故事讲解人,而不仅仅是倾听者,孩子完全不设防,4大人可以观察孩子,把他话匣打开,了解他的想法,好朋友,悲伤,开心。
3.给孩子讲故事能够让我养成早睡的习惯。
给孩子讲故事以来,我基本上10点半之前都要睡觉,比以前提前至少一个小时。
4.有利于增多和妻子互动。
平常和妻子互动的时间也不多,早起上班,晚上回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可以两个人配合,这样夫妻间互动也会更多一些。
三:怎么提升编故事能力?
编故事大方向一定要有冲突,有目标,有比较丰富的展现方式。编过的故事,要复盘,观察故事讲的效果,孩子的反馈,对孩子的好习惯养成是否有帮助的,还要加哪些料要做准备。
科技在变,孩子三个天性不变
1.好奇 2.爱比 3.好玩
1.好奇
youtube上面有一个超过1亿播放视频,小孩特别喜欢打开鸡蛋大小的一个盲球,看里面的东东。
那个球一块钱做的,也非常简陋,为什么小孩这么喜欢呢?
因为盲球给小孩带来一种神秘感,他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讲故事可以设置悬念,停顿,暗示小孩去猜,猜后给予小孩鼓励
第二,小孩子喜欢和同龄人比较。
比如看到他的伙伴有什么东西,他也很想去玩。我要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或者说我东西不能比其他小朋友差。
比如说,洋洋(儿子玩伴)听了馋嘴豆丁的故事,每天只吃一粒糖,东东没听,每天吃很多糖,结果蛀牙了。你想和哪个小朋友一样呢?
第三,编故事表情要夸张,要显得很好玩
眼睛,鼻子,耳朵,嘴巴都要充分调动起来,小孩子才觉得很好玩,孩子其实对面部表情得非常敏感,他有时候经常会跟我说爸爸,你为什么皱着眉头啊?让自己保持微笑。
小孩子喜欢比较有趣东西,而不是一本正经的说教,像乐高,你可以带他做机器人,除编程控制机器人外,让机器人会打滚,会放屁,孩子会咯咯咯地笑。
3.讲故事要好玩不断变换花样。不断去充电,让自己准备的故事能够有各种各样的展现形式,在讲授,要把这个故事核心思想提炼出来,提炼出来之后呢,然后把这个酒装在不同的瓶子里面。
儿子除了熊大熊二,猫和老鼠,也喜欢海底总动员,你就把这些作为不同的形式填充一样的故事,反映同一个主题,比如这周主题是不要挑食,那么你就想办法把这些主人公全部调动起来,为不挑食而努力去做准备,比如爱莎,他跟一个狮子一起做一件事情,狮子很挑食,没有力气去帮爱莎,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影响孩子,而不是用大人说教来影响孩子,能够影响孩子是他喜欢,能够理解的东西,比如他姐姐一句话就能够去影响孩子,而不是大人的几十遍的说教。
给孩子编故事是费力,但也是很有趣有益的事情。不仅让孩子倾听表达能力提高,而且让家长也养成分析归纳,甚至早睡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