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象中父亲喜欢艺术
我的父亲喜欢下象棋、年轻时喜欢拉二胡,吹口琴,画画惟妙惟肖,但由于生活的磨砺,早已将这些原本高雅的兴趣给磨没了。由于字写得好,自己琢磨写在大理石上,并用电钻把它雕刻出来,所以现在从事雕刻工作。
二、年轻职业选择所爱:照相摄影
爸爸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有些执着,70年代的高中生,本已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超出录取分数几十分,但因读书用眼不正确而高度近视800度,没被录取。
当地的学校请爸爸去当代课老师,但由于教师不是自己喜欢的职业,教了一届就没继续,转而投身自己喜欢的照相摄影。七八十年代照机少、新奇、昂贵而且笨重,买了一台3000多元的相机,由架子支撑照相机,布蒙着按一下灯泡曝光,洗照片是暗室操作不能曝光,否则照片效果不好还白照,感觉父亲整天在小黑屋变魔术,屋里一股浓浓的洗照片的药水味和晾挂照片绳子和夹子。从这个场镇照一段时间又挑到另一个场镇去照相,当时还是很受欢迎。
三、因父亲小时候陪伴少,记忆不多,寄宿别家,沟通少,
对父亲一直没有太多的回忆,唯有一张5岁照片,骑在爸爸肩膀上带我去梁平双桂堂玩,可惜太小一点印象没有。
小学时,父母不在家,将我寄宿到小叔家,自己一个人每天走路3公里路上下小学,在我印象中最怕下雨,因为一旦下雨从来没人送伞,那时候的布伞,雨大了之后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而我连布伞都没有,只能自己淋雨回家。
一次像往常一样独自回家,在路上邻居说:“你爸爸今天回来了,不过又走了”。前一句话还在欣喜,后面一句话又跌入谷底,哎!几个月不回家一趟,回来了居然不见一面,感觉自己是被遗弃。当年还是有些失落和埋怨。之后想到父母生活不易,忙于生计,也早把当年的兴趣爱好给抛到九霄云外。
对家人释然,也是对自己释然。上班半年之后还是不舍父母,考虑二老辛劳一辈子不容易,将二老接到城里一起生活,相互有个照应,尽自己力所能想其所想,和颜悦色予以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