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的新房子赶在年前装修好了,他们顾不上回来,找人看了搬家的好日子——农历十一月二十六。这一天的搬家仪式,二弟媳远程指挥,我买了乔迁对联、室内装饰品及鲜花、水果、干果等等,父母、小弟和我几个简单地操持了一下,母亲在老院烙了锅盔馍,寓意把财气运气搬过来,我们一边拿着橙子甘蔗红火果之类的物品,一边说着“心想事成”“红红火火”“步步高升”之类的祝福,拍视频发给他们,二弟媳说还挺像样。
之后父母晚上住在新房子里暖家,做饭还回老院。腊月二十四前后,干旱了一个冬天,终于下了一场透雨,父母嫌天湿路滑,干脆回老院吃住,不再来回折腾了。
二弟媳让两个儿子放假先回来,大侄子购买了当用的各样电器,去电信公司安装了网线,托运回来的沙发也到家了,在客厅里一字摆开,屋子里顿时满满当当。二弟他两个直到腊月二十六才回来,母亲已把我们当地过年常吃的莲菜、丸子、鱼块、鸡块等炸好了几盆子,说春节一块在新院过了!
我们这儿的传统习俗,搬新家第一年,亲戚朋友都要“燎锅底”,不论辈分大小,都要给主家拿份礼物。祝愿新家和和美美,兴旺发达。跟妹妹几个说好,初二反正要回娘家,都去二弟新家吃饭,既燎锅底,又看望父母。新事从简,礼买一份就行了。反正之前回娘家,我们做姐姐的没给二弟拿过节礼。
初二一早出门,路上到处堵车,去了大伯小姑家,回到村里已经快十二点。小妹住得最远,从开封已经开车到家,可见起了大早。进院东南角,小小的假山上流水淙淙,二弟买了十几条红色金鱼,撒在池中,金鱼摇头摆尾,很是喜欢。
小弟媳掌勺在炒菜,电饭锅做着绿豆汤,父亲在院子里烧地锅,热馒头和炸的鸡块鱼块,孩子们在啃甘蔗吃水果,屋里院里热热闹闹,精略算一算,将近二十口人。这还不包括二弟一家,他们去两三里外的弟媳娘家吃饭,大弟弟大弟媳在郑州陪孩子,三年没有回来了。
菜做好了,热的凉的炒的煮的,小菜园种的,他们带回来的冬笋等,一个桌子放不下,人也坐不下,我们把大小餐桌抬到院里,满满当当两桌人,在暖融融的阳光下,边吃边聊,美美地吃了一顿小团圆饭。
愿新的一年全家健康和乐,事业兴旺,儿子外甥该结婚的结婚,该读书的读书,各司其职,名尽其责,蛇年顺利!
燎锅底”是河南一些地方新居落成的传统习俗,搬入新家,亲朋好友当天都去聚一聚祝贺一下,主人家请吃一顿,从今开始新生活,日子会越过越甜。
以往老习俗:首先是搬迁的日子,一般都定在农历三、六、九早上太阳刚泛红时,因为人们认为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其次是搬家时,什么东西都可以先搬去,惟有铁锅必须最后才搬。搬铁锅时还要烙个大锅盔馍。这馍要在原来的旧锅台上先烙一面,然后盖严用红头绳绕锅一圈,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搬进新家灶台上,翻个过继续烙熟。随之炒菜做饭。这时前来祝贺的乡亲们,一面啃着焦黄焦黄的锅盔馍,一面喝着庆贺酒,就着七碟子八碗,边吃边拉家常。这时满屋欢声笑语,充满喜庆。
据说,这是通过定日子、“燎锅底”、“烙锅盔”,把旧屋里的喜气、财气一齐带进新屋来。让它和新屋新喜气、新财气接连起来,日后家里人祖祖辈辈不缺吃少穿,生活幸福美满。
“燎锅底”这种习俗,随着时代变化添了新内容,对加深乡亲们的感情和建立睦邻关系,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