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做事喜欢从头捋的人,就像大学时候,每到考试前,别人复习都是直接拿着笔记背,而我却要抱着书从头到尾读,每次读都会有不一样收获,在读的时候自己不喜欢的会略过,自己喜欢的就反复读。
读两遍再试着背一些问题,不过往往背不下来,最后考试只能保证不挂科,得不到更好的成绩。
这次开始写小说前,这个毛病又显出它的形状来。一度又想把以前读过的关于小说写作的书再看一遍,把自己还存在疑问的再学习一下,容易忽略的写下来放在显眼的位置,小说中特别重要的几个部分打印下来每天思考自己可以实践的途径。
但是,从去年结束第二本5万字小说,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时间了,这一年中读了十多本关于小说写作的书,学到的一些东西在心里缠绕,发酵,直到把欲望鼓动的再也装不下,我知道,没有时间再重读它们了。
于是在期望与忐忑中开始起笔,彼时正在读《这样写出好故事》这本书,因为开新的小说,也是人生第一本长篇,要查的资料太多,看书时间大大减少,就不得不放慢读书的速度。
没有了速度与时间上的限制,读书变成更加自在的一件事。时常工作中休息时,突然拿起书读一页两页,对照书中提到的,去检查自己正在进行中小说的不足,经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睡觉前躺在床上,再拿起书读上几页,想想自己小说后边的情节,后边的大框架,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可以安排书中提到的方法,往往不会空手。
昨天本来列好了接下去要写的一些东西,不过整体上过于自我,是主角自我反思的时间,书中说:如果太平,就加入转折。突然感觉自己又领悟了一个招式的精髓,马上加入一部分内容,这样看起来就不会显得过于沉闷,不但使前后的情节活泼了一些,也为以后埋下伏笔。
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几次,实在是受益匪浅。对于新手来说,因为没有经验,有时候剧情经常会把握不住节奏,习惯按自己内心想法来写。而忽略一些小说中的法则,一些铁律。
从这本书获益匪浅,并不是因为它比其它一些书知识更优质,只是读它的时间刚刚好,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对小说与书中的内容也是个相互印证的机会。
我记得有人说过,找某专业领域内最好的两本书,可以读一辈子。
确实,从某方面说,书真的不是读的越多越好。关键是读出书的真意,读出几分刻苦的味道。
包括写小说也是一样,不但要把所学的全部用上,把所有经历、情感都填上,即使如此,可能还是不够,还需要一份刻苦。
这本书中作者时常提到,在想某个点子,剧情,或者转折的时候,他经常会先列出上百种可能,找出其中几个感觉还不错的,有些出乎意料的,能让自己蠢蠢欲动的点子,再继续发展它们,看看它们的潜力。之后,其中一种才可能出现在他接下来的文字中,也可能全部用不到。
说实话,第一次领悟到这种做法的精髓与精神,内心有些震颤,对文字与情节也多了一份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