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本书最后一章,更加明白课堂生活还有这么多新视角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课堂教学更多的去关注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怎样?课堂文化氛围、状态怎样?就像书中所说琐碎的东西往往能揭示伟大的主题,而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些琐碎,渺小的东西。真正的课堂生活需要我们用更多的视角去捕捉课堂生活的真相。
教师的主要目标或者唯一目标是促进学习,而教师也承担一些非教学性的责任。教师是指导学生从无知状态进入更有知识的状态。教师是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提前认真备课,做好计划,但往往每一节课上下来,都会和预想的有所差异。
一、课堂生活的不可预知性。杂乱无章的思考、涪福灵心至的顿悟,漫无边际的跑题、无关痛痒的插嘴以及别的各种细微断裂,都会干扰教学。教师必须学会做出即时性反应。
二、教师要懂得如何解读课堂行为语言。也就是说教师要懂得区分学习活动中的真假参与。慵懒的姿态,低垂的眼眸,躲闪的目光这些都是在课堂中偏离正轨的符号。顿悟的表情,摇晃的小手或者专注的皱着眉头,这些都标志着孩子们在参与活动。
三、课堂时间的认识和合理把控。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地位,帮助他们发掘出自身的潜力,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参与活动。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个人做自己要做的事,是基于兴趣,需求,动机、价值以及其他内在的动机结构。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意识、观点,意识指导行为。培养孩子真正喜欢的兴趣爱好,才能真正做到乐学爱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世界上最特别最奇妙最千变万化的事情。 ”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课堂中的各种事件,每一种视角都可能为我们教师解决教育问题的独特策略。我们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课堂生活和我们每一位学生、教师息息相关,在我们关注教学互动和课程总体设计时,不能忽略那些转瞬即逝的事情学生们的感受,关注每一位学生,更要悦纳、理解和帮助学生,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当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满心欢喜地对待学习,不由自主地投入学习活动时,课堂教学才是真正建立在学生对学习发展的自觉的、主动的、自我追求的基础上,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