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教师培训增添了不少新内容,老师们收获颇丰,在培训结束总结发言中要求老师们及时总结,以便在以后教学中有所提高。下面是昌乐一中丁少华的培训总结。
伴随着骄阳下的蝉鸣和培训教室里凉爽的空调,为期五天的全县高中政治学科暑期教师培训活动步入了尾声。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五天里,我们聆听专家的教诲,分享同行的智慧,学习兄弟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深入交流热烈讨论,感觉真是获益良多,受益匪浅。下面,我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我这五天的所想所思所得。
关键词一,感谢。培训过程中给我们作报告的,有专家,有一线教师,无论何种身份,每一场报告对我们而言都是一场视听盛宴。我惊讶于身边的同事们对高考新课标以及各地高考试题的透彻研读,佩服他们的丰富知识储备和对教材分析的细致深刻,更惊叹他们在教学之余对教学改进的研究,使我们对于四大核心素养,对大单元政治课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有了更具体的操作性,对我们新学期的教学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坚定方向,明确目标,反思不足,前进成长。小课题研究一直呈现出来的是岁岁年年花相似的样子,今年的培训中,县教研室巢贵江主任细致入微的为我们讲解了小课题研究的方法,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研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关键词二,责任。在通过这次暑期教师的培训,我才发现自己对职业认知的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刻,不彻底。通过这次培训,更加坚定了我的职业信念。师德培训报告中王锦荣老师说到:教育是一项极其伟大的事业,这项事业关乎一个人的一生。她用自身的案例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看到一个师者对每一个孩子的的慈母之心。我恍然间明白,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政治教师,不只是具备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就可以,我们更要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和心理满足,与爱同行的教育之路才是幸福的。核心素养对我们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过硬的素养去感染学生,由此而亲其师信其道。而且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更要自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荀子·修身》中有句话“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的三尺讲台一只粉笔可以把年轻一代引上很多种不同的道路,优秀不仅是一种表现,更应该是一种习惯,举手投足之间的细微,恰巧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所以我们必须用正能量去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身体力行,中国梦就不会遥远,未来就触手可及。
关键词三,成长。在本次培训中,多次提及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学科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处于转型期的我们,可能面临很多困惑和选择,如何让自己在困境中获得光明,如何在弯道上超越别人遇见更优秀的自己,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潍坊市教科院的姜正伟老师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指导,从2019高考数学试卷谈起,从高一谈到高三和新高考,从一个课例谈到整个学科,对学科素养深入解读,对高考命题思路精准把握,有条不紊,逻辑清晰,侃侃而来,深入浅出。姜老师不仅在教育教学方面给我们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指导,而且在职业成长道路上给我们点起一盏前行的明灯,教会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未雨绸缪。对于专家的讲座,我在佩服他们横溢的才华和敏捷的思维之外,更思考了一件事,是什么让他们变成了一个这样的人?可能就是阅读吧,最起码在讲座中提到的十万字阅读量,对我而言是惭愧的。所以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信手拈来,有深度有厚度有广度,才能让自己成长为成一个更好的人。
本次培训活动县教研员石磊老师为我们新增添了自主命题的环节。新颖的形式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开拓了大家的思维和视野。石老师给出了一部分素材,让我们自主选择使用,自己设计设问的角度自主构思问题答案,让我们从做题人变成出题人,着实是一次挑战,在实战中我深刻体会出了每一道成题背后出题人的付出和缜密。同事们的展示也让我很惊艳很佩服,尤其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命题时与高考真题的对接堪称完美,由此至中我又发现了自己的一个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强真题研究,变成一个会做题也会出题并能出好题的老师。
总之,这次培训虽然是安排在暑假之中,时天气热,任务重,内容多,但是,带给我们的收获却是满满的。一开始盼着结束,到了真正结束的时候却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确实,作为一名普通一线教师,我们的困惑太多,需要指导的地方也太多。但是我有信心,通过自我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学习,以优秀同事和专家们为标榜,坚持不懈,一定会 取得更好的人生战绩。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培训中的感动和想要努力的冲动不应该是只停留在听到报告和演讲的那一分钟,更应该印刻在心里,让它变成我们激励我们持续奋进的座右铭,变成我们的信仰,化成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成长为一个有梦想又肯努力的人,变成一个脚踏实地又不忘仰望星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