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在北京初识姜波老师,是因为一个客户的会议,行业前辈朋友的饭局。我和姜老师聊户外徒步登山,他分享了攀登欧洲厄尔布鲁士最高峰的经历,让我敬佩。恰巧我计划要去尼泊尔,他又将博卡拉一个开民宿的旅行达人朋友介绍给我。
很有幸来到1.12的广州私董会上,是2020一个意外的惊喜。第一次玩了Oh卡牌。我抽到的是这样一个卡片。Oh卡与当下的状态、折射心志、心态模式连接。看起来不是一颗小树苗,是有根基的一棵树。可是被绑上了绳索,该如何扯掉绳索继续成长?这个是我看到卡片后的第一反应。
那天认识了些新朋友,并且每位都是那么优秀,那天大家投票出来的案主居然是一位88年的女生(当晚的聚餐聊天才知道原来她还是我大学母校的师妹),年轻有为自己创业做私募基金公司,她抛出的论题是企业要做小做精还是做大做强?
所有学员绞尽脑汁一共提出了80-90个问题,一共分三轮,层层递进加深,左脑右脑一起动,走脑不难走心难。我做了几页笔记,但是到下午我的状态基本就是,脑子里一直晃动着姜老师分享的几个图。
了解这个图之后,就明白了原来很多时候我在纠结一些事情的时候,可能就是没有理清楚自己内心的上三层。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我最看重的价值是什么,这为什么重要?只有自己内心能找到内在驱动力,而不是被动做选择和决定。然后有了信念,付出行动,收获成果。
我从前几年开始每年要从加拿大回国出差,时不时就有朋友问我说怎么不考虑自己做呢?这一年多几次被人问到为什么不自己创业?我都是听过就忘了。渐渐被人挑战之后,开始去尝试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来源。原来这些年我不在的时间里,创业已经成为一种风向,很多人知道10个创业的人里有9个会失败,可是大家还在前仆后继的辞职出去闯。梦想可以有,万一实现了呢?说的是这样的故事吗?可是每个人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是安于现状,或者是已经不甘平凡却又没有勇气破茧而出?各人的梦想是什么,梦想有多强烈和渴望,或者说为了实现它你究竟具备了什么条件,还欠缺什么,为了它你已经做了什么还可以做些什么?大家都讨论中各种问题、讨论和思考。
如果说第一幅印在我脑子里的图是姜老师的第一个礼物。那另外一幅图,是第二个礼物,是“如何改进关系--5维视角体验”。第一视角是“我”的视角,第二视角是“你”的视角,第三是“摄像机”的视角,第四个是“时间轴”的视角,第五个是“系统”的视角。
这个也是很深刻体会。细思反省一下吧,很多时候我都是仅仅停留局限在“我”的视角。我想怎么样,我觉得应该怎么做才好,我的舒适度在哪里,等等。88年师妹说自己现在应该是可以达到“摄像机”的视角。摄像机这一层次是抽离的,不受外界影响干扰,不纠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何其不易。
我们要学会共情,会换位思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修炼还远远不够。回想有些事情上,偶尔我累的想逃避,太辛苦那就选择少说不说了可以吗?战斗模式会伤身体健康,逃避会好一点吗?
再一个有趣的是,在向案主提问时,姜老师点评说,案主是内参型,而我是外参型。内参型人典型代表是现在的美国总统(讲到这句大家发笑)。外参型的人在乎外在的认可,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在被人挑战时会那么在乎。
另外一点,3个模式的改变和提升:心智、思维和行为。扩容而非加水,重心更多在领导者的思维、身份和心智模式上,而不在往杯子里倾倒的内容上。
1.12的第三个礼物,是人生平衡轮。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未来。我给自己画的平衡轮看起来,相对来说算是各方面比较平衡,至少我没有为了工作牺牲自己的健康,还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持培养了兴趣爱好、休闲娱乐。我在和遇见的同行还有一些好朋友的交流中意识到自己真的太需要学习,“把学习变成基因,学习带来的回报会比工作带来的回报更大”。我这些年慢慢地对很多东西都缺少好奇心,导致有时候看起来像是缺少生活常识的大龄青年(此处真心感到汗颜)。
一天下来的提问和讨论中很多很棒的问题,也启发了我们的思考。我在这篇心得里没有写下这些问题,但留在了我笔记里以后再回看体会。谢谢遇见各位,也得到珍贵的分享。
最后我会一直记住的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该遇见的终究会遇见,该来的总会来。
(学员里有朋友称呼姜波老师为姜总、姜哥、姜教练等等,我喜欢称呼姜老师)。